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廣告服務 |
|
媒體刊文質疑當地媒體為什么不點胡長清的名? 2002年05月17日 14:35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近日,南昌的許多媒體報道了“貪官贓物首次公開拍賣”的消息,但這些報道自始至終對贓物物主胡長清只字不提,《檢察日報》今天刊登李金聲的文章對此表示質疑。 據檢察日報報道,文章說,所有江西編輯出版的報紙都對這個拍賣會進行了報道,有的還相當詳盡,一些細節(jié)也活龍活現,滿足了我的閱讀愿望,可是,這些贓物原來的物主仍然如墜霧里,讀遍報道中的每一個字也無法弄清。我覺得這不應該是記者的疏忽,其中必有隱衷。果然,次日向江西新聞界的朋友求教,朋友告訴我,有關方面事前已經打過招呼,一是不要炒作,二是不能披露贓物物主的姓名,這次拍賣會拍賣的贓物,其中絕大部分就是大貪官胡長清的。 文章指出,我覺得這個招呼打得非常奇怪,為什么不能點胡長清的名字?胡長清作為大貪官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對他的名字和劣跡多念叨念叨,有利于防止腐敗,我們不是說要警鐘長鳴嗎?不是說反腐教育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嗎?為什么一到具體事情就不能堅持了呢?更何況成克杰、胡長清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確定的警示教育的典型,已經編成了書,制作成了光盤,發(fā)給了全黨,所以我認為利用這次贓物拍賣之機,再點一次胡長清的名,更有利于把警示教育引向深入。 文章說,說到不要炒作也讓人不好把握。大貪官的贓物如何處理老百姓自然十分關注,媒體重點進行報道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符合新聞的規(guī)律,也是維護人民群眾知情權的需要,反之藏著掖著才是不妥當的。各家媒體之間有競爭的關系,事前不可能互相商量好各自都怎么報道,只能是根據各自的判斷組織發(fā)稿。經常是各家都認為是讀者關心的事件,就進行了策劃和追蹤,于是報道就相對集中了一些,這在一些人的眼中就認為是炒作,但是這能避免嗎?這種負責任的共同關注有必要避免嗎?“9·11”事件過后的一個多月里,全世界媒體都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已經成為廢墟的紐約世貿大廈上,但是這能說是媒體在炒作嗎? 文章指出,有些人的心目中有一個奇怪的邏輯,認為媒體只能是天天傳播好人好事,即使是負面的新聞也要正面去做,與己不利的事情不能報道,這樣天下就太平,就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但是他們卻忘記了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強輿論監(jiān)督,要政務公開,要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文章最后指出:讓我感到慶幸的是,關于這次贓物拍賣的報道,幾家中央媒體都明確點了胡長清的名字,給了讀者一個明確的答案,體現了媒體高度負責的精神。這是讀者最愿意看到的。(李金聲)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