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港報社論稱,臺灣企圖加入聯合國注定失敗 2000年8月19日 10:10 中新網香港8月19日消息:臺灣申請加入聯合國的“戲”已經演了七年了,每年都在聯大總務委員會上自取其辱。在去年有關討論中,不少國家對這一鬧劇表示厭煩,認為聯合國及絕大多數會員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tài)度已經再明確不過了,根本沒有必要一再浪費時間。在總務委員會的表決中,美國等西方大國都投票并表態(tài)反對將所謂“臺灣加入聯合國”案列入聯大議程,讓臺灣當局很沒有面子,臺島內各界對這一根本沒有指望的“努力”也多有非議。 時值臺灣新領導人上臺,口口聲聲不謀求“臺獨”,希望“外交息兵”,與大陸搞好關系等等,許多人都以為新政府在加入聯合國問題上可以偃旗息鼓了。但事實并非如此。今天香港文匯報發(fā)表社論說,八月四日,在臺灣當局的唆使下,臺十二個“邦交國”代表再次向聯合國遞交了為臺張目的提案,又一次“向不可能挑戰(zhàn)”。 社論指出,臺灣當局中不少人是學法律和國際政治的,他們很清楚國際法和國際政治的現實。一九七一年第二十六屆聯大通過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在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已經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根據這一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的領土與主權不容分割,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根本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塞內加爾等十二國的提案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決議的。此外,聯合國絕大多數會員國都奉行“一個中國”和對華友好合作的政策,美國政府和領導人曾公開承諾不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中國是安理會中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這都注定臺灣加入聯合國的議案在總務委員會即要胎死腹中,加入聯合國更是毫無指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且要“更加積極、更加努力”,看來是別有所圖。 首先,臺當局想通過這一動作凸顯臺灣的存在,用李登輝的話說就是“臺灣在國際上要有自己的聲音”。他們通過收買一批說客在聯合國內“吵一吵”、“鬧一鬧”,達到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臺灣問題的目的。 第二,他們想借機宣揚臺灣當局的政治主張,即突出“中華民國在臺灣”,制造“一中一臺”、“兩個中國”,顯示兩岸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將“兩國論”付諸實踐。他們要通過標榜“民主”、“人權”,“重返國際人權體系”等,想方設法騙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第三,他們企圖尋求外部干預兩岸問題,增加其拒統(tǒng)的籌碼。臺新領導人除卑躬屈膝地要求美國充當“調停者”外,此次還提出希望聯合國就兩岸問題表達立場和建立機制等。盡管這一目的根本無法達到,但臺當局希望取得一些宣傳上的效果。 第四,他們想以此進行年度“外交大檢驗”。臺灣當局每年都要將“加入聯合國議案”作為“外交大事”來抓,通過金錢開路,誘拉逼壓一些見利忘義的國家為之搖旗吶喊,一方面顯示臺還有一定的“外交資源”和“外交空間”,更重要的是拉緊并核查與這些國家的關系。此次巴拿馬再度不參加涉臺議案的聯署,臺新領導人出訪時即過其門而不入,就很能說明問題。 第五,“臺灣加入聯合國”,對臺新政府而言既是政治包袱,也是政治“遺產”,從臺新政府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它傾向于“責無旁貸”地背下去。其實,民進黨執(zhí)政前一直在積極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呂秀蓮就是急先鋒之一,要求這批人當政后改弦更張,無異于緣木求魚。 “臺灣加入聯合國”提案無疑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公然挑釁,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無疑要作出堅決和強烈的反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立場予以呼應,“臺灣加入聯合國”提案的慘敗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社論最后說,臺灣當局的這一動作,表明它在繼承和發(fā)展“李登輝路線”,在兩岸和解與對話問題上不僅毫無誠意,而且在繼續(xù)制造障礙和對抗。在祖國大陸對臺新領導人“聽其言、觀其行”的敏感時期,臺灣當局這一作法逆潮流、逆民意而動,實屬不智。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