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圖文: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曼哈頓下城目擊記 2001年09月16日 01:48 平時熱鬧非凡的紐約唐人街中心堅尼路,恐怖襲擊后已成警戒區(qū),路人上只有急救人員和軍警,很少見到行人。中新社圖 圖中煙霧處就是美國紐約倒塌后的世貿大樓,F(xiàn)在街上只有戴面罩的軍人和警察來回巡視。中新社圖
中新社紐約九月十四日電題:恐怖發(fā)生后曼哈頓下城目擊記 作者邵薇 幾天前,從紐約大學位于布力克街的銀樓上,可以非常清晰地面對世貿中心那高聳入云的雙臂,襯托它的壯觀的海面,以及象群山一樣擁護著它但比它矮小許多的樓群。如今,除了濃煙和偶爾的火焰,就是被污染了的天空,或者說,一個殘缺的畫面,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但紐約,殘廢了,兩只美麗的手臂忽然被野蠻的力量,在二十分鐘之內砍斷了,與此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在這二十分鐘內,都體驗到了拉腰斬斷的感覺。 步力克街和休士頓街(HOUSTON)是紐約下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從這里往下走,就是著名的蘇荷藝術區(qū),通常是游人如織,再往下走,就可以直對對面向世貿中心和華爾街,但今天,別說路上沒有了穿著打扮超前的藝術家,學生,游人,道路兩旁的畫廊和咖啡店大門緊閉,抬頭看見的就是軍人,警察,不斷有警車,消防車,紅十字會急救車和技術工程車往返,毫無疑問,你站進了戰(zhàn)爭警戒區(qū)內,這里,是警戒區(qū)的開始。 我憑著一張記者證,還算沒太費口舌就進入了警戒區(qū),設計的路線是從西百老匯大道盡可能地往南走,越靠近世貿大樓越好,然后繞七大道回來。 下午的陽光和昨天一樣溫暖,只是空氣中強烈的煙味沒有因為大樓的倒塌和無數(shù)生命的消失而退去。人們在一天一夜后,還得依靠面罩來過濾空氣進行呼吸。 在路邊,我問一對坐在石凳上的夫妻,“老人家,你們怎么進來的?”“我們就住在這附近,憑身份證進去!逼拮诱f道,丈夫摘下口罩補充:“我們反正也沒有地方可轉移。” “你們害怕嗎?”他們互相看著,“不怕,寶貝,對我們的年齡來講,這無異于是又一次珍珠港事件,但是,我們會好起來的”兩人把手放在彼此的手里,依偎著。 一路看到的是,所有的商店都關了門,走路的人除了軍人,便是幾個帶著相機,匆匆往南趕路的人,偶爾會有附近的居民匆匆來去。 昔日熱鬧的堅尼路中國城,此時空無一人。會沒有人嗎?我?guī)缀醪桓蚁嘈胚@里曾經有過的繁忙景象,連接紐約和新澤西州的交通樞紐荷蘭隧道,平日里車水馬龍,走一步停十步,現(xiàn)在暢通無阻。 越往南走,空氣中的燒焦味道越濃,紐約市消防隊的車不斷地急速駛過,車上的人大多是灰塵滿面,衣服破損,過了教堂街,走到都恩街和西百老匯大道上,地上的積塵便厚起來,街道受損的場面變得觸目驚心,停在路上的車輛包括警車都已經被大樓倒塌時砸得破爛不堪,象一堆堆破銅爛鐵。 過了都恩街后,又是瑞德街(READE),路邊時不時有一些長條桌子,擺放著礦泉水,沙拉,皮薩餅等,有一些來義務工作的年輕人,向路過的軍車或紅十字車車窗里遞水,路邊的樹上,甚至在一輛警車上,我看見一個老人的照片和電話號碼,是他的家人在尋找他。九·一一當天早上,老人在世貿大樓一號樓當警衛(wèi),然后就消失了。 這時,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見,倒塌的世貿大樓了,無數(shù)條消防水管對著那些鋼鐵和水泥的丑陋殘軀噴射,濃煙滾滾。 走到謙博街,警察已經不是紐約市警察了,這里的警察是國家衛(wèi)隊,是聯(lián)邦警探。無論說死說活,都不允許任何人再前進,一個國家衛(wèi)隊的年輕英俊的軍人對我們幾個人說,“我們是執(zhí)行任務,你們必須服從。” 我試圖從靠近哈德孫河邊的西街朝南靠近世貿大樓,但走到河邊,才發(fā)現(xiàn)這里更緊張,來往的除了軍車之外,都是一些巨型的工程車,有的帶著一個巨型工具,路邊擁擠得已經不需要警察了,人是無法通過的,來回跑的警察已經戴著非紐約警察的標志了,湊近一看,有長島的警察和紐約州其他市的警察。 我來回跑了幾趟,實在找不到更接近的位置了,就對著那些丑陋殘軀盡可能地拍攝。不走到它們的面前去也好,至少在我的頭腦里還保留著燈光閃爍的世貿中心。(完)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