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新措施:省內交通違法7月起可異地處理——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公安部新措施:省內交通違法7月起可異地處理
      2009年05月20日 08:44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依照公安部最新發(fā)布的措施,7月1日起,對交通技術監(jiān)控資料記錄的交通違法行為,當事人可以在省、自治區(qū)范圍內,自行選擇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發(fā)現(xiàn)地或者機動車登記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昨日(5月18日),公安部發(fā)布《交通管理服務群眾十項措施》,將于7月起實施。

        公安部表示,當前由于公路交通特別是高速公路通達性日益提高,群眾選擇自駕車出行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是機動車駕駛人在登記地外的交通違法行為迅速增加,而當事人去違法行為發(fā)生地處理成本太高,造成部分違法行為得不到處理。

        因此公安部規(guī)定,當事人對交通技術監(jiān)控資料記錄的違法行為無異議的,可在本省、自治區(qū)范圍內,自行選擇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發(fā)現(xiàn)地或者機動車登記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此外,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qū)首府市)和計劃單列市,公安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實行醫(yī)療機構通過互聯(lián)網向車輛管理所傳輸機動車駕駛人身體條件證明信息,機動車駕駛人不必再到車輛管理所提交身體條件證明。條件成熟后將在全國推行。(郭少峰)

        相關:公安部推出交通管理服務群眾十項措施

        一、實行車輛管理所“一窗式”綜合服務,所有業(yè)務受理窗口均可以辦理機動車和駕駛證業(yè)務,減少群眾排隊等候。

        二、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qū)首府市)和計劃單列市,會同有關部門實行醫(yī)療機構通過互聯(lián)網向車輛管理所傳輸機動車駕駛人身體條件證明信息,群眾不必再到車輛管理所提交身體條件證明。

        三、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qū)首府市)和計劃單列市,實行機動車所有人通過互聯(lián)網、電話選定機動車號牌號碼、預約駕駛人考試、補換領機動車牌證、備案變更登記信息或者查詢交通違法信息查詢等。

        四、機動車駕駛證和行駛證的換證、補證,以及提交駕駛人身體條件證明等業(yè)務,由地(市)車輛管理所下放到縣(市)車輛管理所。具備條件的交警中隊可以受理或者辦理部分業(yè)務。

        五、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qū)首府市)、計劃單列市和其他具備條件的設區(qū)市的商業(yè)中心、社區(qū)、大型企業(yè)等場所或單位,設立交通管理服務站,為群眾提供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業(yè)務咨詢、信息查詢等服務,以及代辦或者受理、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和駕駛證補證、換證、身體條件證明提交、交通違法行為處理等業(yè)務。

        六、試行在下鄉(xiāng)汽車摩托車銷售點設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委托車輛銷售單位代辦牌證。

        七、定期組織民警下鄉(xiāng)服務,為農民集中辦理摩托車登記、檢驗及其駕駛證申領等業(yè)務。

        八、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qū)首府市)、計劃單列市和其他具備條件的設區(qū)市,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交通事故保險理賠中心,對輕微交通事故實行快速處理、快速理賠。

        九、在具備條件的設區(qū)市,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和交通事故法庭,方便群眾及時申請法律救濟。

        十、對交通技術監(jiān)控資料記錄的交通違法行為,當事人可以在省、自治區(qū)范圍內,自行選擇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發(fā)現(xiàn)地或者機動車登記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編輯:陳鑫
        ----- 汽車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