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篇
新中國五十年系列報道:北京地攤上興起的民間貿(mào)易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電
新中國五十年系列報道:北京地攤上興起的民間貿(mào)易
中新社記者 劉洪斌
來京的外國人,很少沒有到過“OK(秀水)街”的。
秀水市場初建時,正趕上大北窯建立交橋,有關(guān)部門費盡心思選出秀水東街為當?shù)氐纳虘艚ㄊ袌觥I虘魝儏s老大地不愿意:這四周除了使館就是外國人公寓,沒什么居民樓,誰會到這兒買東西!最早進駐秀水市場的商戶只有八戶,大都沖著附近為數(shù)不多的居民賣蔬菜、水果,只有一家賣童裝。
誰也沒有料到,沒人看好的秀水市場恰因毗鄰使館區(qū)而火爆起來。很快,以經(jīng)營絲綢和服裝為主的秀水市場漸漸聞名遐邇。
今天在秀水市場經(jīng)營的商戶,已是秀水的第三代商戶,雖說商戶的“地租”一代高過一代,但商戶們的本事亦今非昔比。第一代秀水人與外國人談生意,要掰著手指頭費勁比劃;第二代秀水人與老外們侃價,是摁著大字碼計算器“Yes”、“No”;如今秀水街甲一號攤主郭林和他的伙伴們與老外們打交道,已是外語流利、巧舌如簧了。
距秀水市場不遠的雅寶路市場則是俄羅斯“倒爺”倒出來的,它今天成了俄羅斯經(jīng)濟在北京的晴雨表。
雅寶路的各季服裝一概是特大號“歐碼”,國人穿著是“袍兒”,拿到俄羅斯去卻成了“衫兒”。北京箱包講究“真皮”、PVC革,而雅寶路市場則專門按需加工人造革箱包,那大大小小有棱有角的人造革包雖為北京的流行時尚所不屑,卻正對了俄羅斯人的胃口,俄羅斯商人自然就對雅寶路市場“敞開”了錢包。北京一位銀行業(yè)人士曾用一個金融概念形容這個市場:俄羅斯商人每年留在雅寶路的美元現(xiàn)金之多,幾乎可以拉動北京外匯市場的比價。
近一年來俄羅斯經(jīng)濟不景氣,亦讓雅寶路市場體會到了暫時蕭條的苦澀,不過,同樣是靠與俄羅斯人做生意起家的北京紅橋市場卻愈做愈大。這個原本不顯眼的菜市場,如今僅珍珠成品年銷售額即占全世界的三成之多,成為僅次于香港的世界聞名的珍珠成品交易市場。
話說回來,對于那些老外們來說,北京最具神秘色彩的還屬潘家園舊貨市場。
黎明前的天幕泛著灰白,來路隱晦的民間藏品擺在馬路旁,相貌模糊的人群影影綽綽在交易。京城東南高聳的建筑物下這片無規(guī)則延伸的市場起初是以“鬼市”聞名遐邇的。如今,那些關(guān)于“無價之寶”的神秘甚至離奇的傳說仍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老外們聚到潘家園“淘寶”。
北京的使館官員、駐華機構(gòu)代表和留學(xué)生們輕車熟路地逡巡著市場的每個角落。你可能在那兒以低價購得“無價之寶”,亦可能走眼花上大價錢買到堵心的玩藝兒。
事實上,來潘家園的老外們可一點兒都不“老外”,攤主倘敢漫天要價,他們就會就地還錢。在那里,外交官、洋大款和來自河北、河南乃至全國各地的“鄉(xiāng)下人”就像鄰居般親近,比比劃劃問貨,叫叫嚷嚷還價。去年,在華訪問的某國總統(tǒng)還專門來潘家園舊貨市場購物,并買走了十余件工藝品,其中包括一個“雙喜”圖案的瓷罐。
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潘家園舊貨市場已經(jīng)被標入《中國旅游圖冊》。于是,除了在京定居的老外之外,國外的旅游團隊亦按圖索驥而來。其實,對于那些喜歡刺探“古都風(fēng)情”的老外們而言,古風(fēng)雅韻的北京古玩城里的“寶貝”一樣令他們趨之若騖。
北京古玩城里有一半“老北京”,除了景德鎮(zhèn)瓷器、唐縣銅器、淶水的仿古家具、貴州的苗族編織,間間閣子里的撣瓶、花梨木太師椅、硬木多寶格都彌散著十足的古韻。最使老外們心動的還不只這些。那籠罩著神秘色彩的瓷瓶瓦石、立軸圍屏、扳指蓋碗的光輝,是憑著真人不露相的商賈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才得以耀目的。在那里,守著古鐘賞不夠的會是皇宮大內(nèi)鐘表匠的后裔;玩瓷片“五迷三道”的祖上說不定得過哪位皇上的御筆敕令;某一件沾泥蒙灰不起眼的器物,背后可能有一天也講不完的故事。
許多高鼻子黃頭發(fā)的老外跟古玩城里的老板們是“老哥兒們”,隔三差五會熟門熟道找過來侃侃天兒,挑挑古玩器物。老板們做生意的同時,亦用民族的一種難以言傳的風(fēng)情感染了老外們,鴿哨、蛐蛐罐、蟈蟈籠,這些在當代北京人記憶中被淡忘的“小雜項”,如今依舊是古玩城里老外們獵奇的對象,而他們大把甩美金捧走的明木清瓷,無論運到哪兒都會飄散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氣息……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