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吹疥P于底部的討論,越是下跌,越是不斷地預測底部,當然在語言上也留出余地,不再說底部,而是說支撐。但市場歷來有個類似悖論的慣例,那就是,支撐是用來跌破的,就像壓力是用來突破的一樣。指數(shù)不斷地破位下跌,人們最關心的仍是底究竟在何處?底部將會是什么樣子?
結局將是大頭肩底形態(tài)
討論的焦點往往集中于政策底與市場底。共識基本上認為,市場底要晚于、并且低于政策底。這一點筆者舉雙手贊成。但還有一個底部,那就是經(jīng)濟底。正是政策底、市場底、經(jīng)濟底共同構成一個復雜的、復合的大底。
一般來說,重要的底部跨度會很長,而且呈大頭肩底的形態(tài)——左肩是政策底,倒立的頭部是市場底,也就是真正的最低位置,右肩則是經(jīng)濟底。比如2005年的底部在1000-1200點之間運行了8個月,但政策底在哪里呢?在1300點以上,因為在那個位置“國九條”出來了。但市場并不認可,于是在恐慌之下繼續(xù)下跌,直到998點,市場上充溢著絕望、麻木,這個底部運行了8個月,如此長的時間也讓獨具特色的股市文化得以傳播,比如“做什么別做股民”、“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等?只胖,隨著市場的慢慢恢復到了1300點,這個位置上人們在懷疑,股改能救股市么?討論紛紛,滿城風雨,直到尚福林主席一句斬釘截鐵的“開弓沒有回頭箭”,結束了爭論。而市場也在這個位置上盤桓了兩個月,鬼使神差,這個區(qū)域恰恰是“國九條”出臺的位置,也是多數(shù)機構唱空的位置,以為還面臨前期底部壓力呢。兩個月后,股市才盤出大底,逐漸上揚。
“三底”之后就是上漲
筆者不贊成預測底部,但分析一下底部區(qū)域的機理絕對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兒。這個過程也蠻耐人尋味的。
市場下跌到一定幅度之后,會引起管理層的重視,這個時候會向市場吹風,或者拿出一些原則性的意見來,投資者覺得這就是政策底了。但是,從原則性的意見到能夠具體實施的措施,需要一段時間,也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博弈。樓梯響后,不見人下來,于是市場歸于失望,繼續(xù)下跌,就這樣政策底跌破了。
政策底跌破后,恐慌情緒開始在市場上彌漫開來。這個時候的恐慌在于不可知與不確定性,就像知道會有東西砸下來,卻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海綿?磚頭?還是斧頭?從心理上說,不知道的情況下,會導致最大的恐慌,因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斧頭。于是,揣摩GDP增長率只有6%,甚至可能是0,市場要跌到1500點甚至1000點。就這樣市場在極度的恐慌和悲觀的預期中砸出真正的底部,也就是頭肩底的頭部。
但是恐慌不會無限期的蔓延,人們逐漸平靜下來,對于已經(jīng)出來的利空逐漸認同了、接受了,對可能繼續(xù)出現(xiàn)的利空也有了心理準備。隨著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進場,市場逐漸上漲,恐慌情緒開始得到修復,真正的市場底總算走出來了。
但這個過程很快就會被一些突發(fā)因素所干擾,熊神在離開之前再殺一個回馬槍,或是因為一些學者的言論,或是因為市場上一些企業(yè)出現(xiàn)的意外,或是因為經(jīng)濟形勢的數(shù)字。但很快人們意識到,前面的最低點已經(jīng)是最壞的情形。打個比方,掉下來的即使是塊磚頭,砸出了血,但畢竟不是斧頭啊,命還是保住了。統(tǒng)計數(shù)字是8%,雖然下降了,但比原來預想的要好得多,何況這個時候管理層救市的實施細則也出來了,于是老手的膽子逐漸大起來,信心開始恢復。
政策底、市場底、經(jīng)濟底構成了頭肩底之后,后面就是上漲了。
跌破政策底并不可怕
回頭說說這次下跌吧。政策底已經(jīng)有了三個:4月下旬的2990點,7月上旬的2566點,9月中旬的1802點。正是熊神連破三關,才引起了市場的恐慌,開始了加速趕底。
未來砸出真正的底部之后,即使還有一些利空出來,其邊際效應也會明顯減弱,殺傷力也會小多了,比如低盛、丑林、小摩、貝爾斯跳、電曼,即使再出點什么事兒,與前面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大家不在乎了。
這一切我們只能觀察、等待、忍耐,畢竟歷史不是一輛自行車,遇到泥濘的時候,我們可以扛在肩上,跨過去。歷史就是要一步步地走,市場要一天天地演化,日子要一天天地過。
但無論如何,每一次巨大的災難都會從更大的社會進步中得到代償?shù)。這就是人類的希望所在吧。(張曉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