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買入50ETF練兵期指 銀行股仍未到漲的時候——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機構買入50ETF練兵期指 銀行股仍未到漲的時候
      2010年01月22日 09:02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股市人氣恢復需要連續(xù)陽線 目前仍應控制倉位

        昨日經濟數據公布后,A股依舊是波瀾不驚,總體呈現出一個窄幅振蕩格局。

        截至收盤,滬指報3158.86點,漲0.22%,成交量1456.9億;深成指報12917.15點,漲0.01%,成交量851.3億。

        昨天大盤止跌反彈,幅度較小,量能較小,很顯然,早盤很多投資者已經選擇逢高減倉了,而臨近中午的時候,某機構大量資金買入50ETF基金,使得上證50里面的大盤股后市有炒作機會,進而推動股指進一步上揚,這也許就是機構為股指期貨開始交易前的大練兵。

        其實在早盤的消息面上我們就已經看出,著名基金經理王亞偉近期大量買入銀行股,主要原因不是說看好銀行股的業(yè)績,而是看重銀行股的權重,而昨天公布的CPI、GDP等經濟數據較為溫和也使得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降低,加息的概率降低從而利好地產板塊,使得場內的拋壓逐漸減少,而昨天大漲的股票多數都是超跌反彈純技術推升的,紡織類,上海本地股較為強勢,無跌停板,截至收盤,大盤報收3158.86點,漲幅0.22%。

        昨天大盤報收十字小陽線,量能的萎縮,突顯場內場外資金的惜售和惜買,但我們看好近期的走勢,機構大量地買入50ETF使得藍籌后市有望推高股指;就技術面來看,目前大盤收于3150點支撐線之上,盤面逐漸樂觀,但布林線中軌道線3200點整數關口對股指仍有壓制,人氣恢復需要持續(xù)的陽線,預計今天大盤將繼續(xù)在3150點支撐位附近展開寬幅振蕩,投資者還是控制倉位為宜。 (上海金匯 滕國平)

        銀行股仍未到漲的時候

        前天大盤大幅下跌,但昨天反而略為高開,在美國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夜間大跌的背景下實在難得——華夏基金公布年報,重倉銀行股居功甚偉;痤I袖看好銀行股,使得各路機構對經濟的擔憂大為緩解。

        但是,華夏基金不能左右大盤趨勢。銀行股昨天的反彈,也改變不了藍籌弱勢局面。下跌不意味著熱點的切換,股指出現大漲的概率極小。

        所以我將今后一段時間——大約是半個月左右,命名為“后小盤時代”。這說明我的看法:第一,藍籌仍然弱勢不改,第二,機會仍集中于中小盤股票,主要是指出口復蘇、題材股、補漲股——但應注意,漲幅已高的中小盤股票風險較大。

        在這種格局下,大的形勢仍然是弱勢振蕩,或者是振蕩向下。個股的操作把握起來難度加大。如果有相對準確的重組背景則個股可為,或者就找一些全年沒漲的股票參與,安全性較高。

        跌主要是技術面引起

        我的思路:

        第一,下跌主要是技術面原因引起,與傳言無關。以最近領漲的深圳綜指分析,正在前期頂部,這個位置本身就是多事之秋。

        第二,短期不會太悲觀。昨天的領跌群體是漲幅較大的中小盤股票,而非藍籌。因此我認為短期內,滬指下跌空間有限。調整的壓力主要是漲幅巨大的中小盤股票。

        第三,中期不樂觀。9月底以來,深圳綜指漲幅接近50%,基本達到一波行情的規(guī)模。向下調整的壓力大于向上動力。不排除大的行情就此見頂,如此則中期有再探2600的可能。

        第四,操作策略上,堅持逢高減倉,尤其要減持連續(xù)上漲的中小盤股票,控制倉位。目前漲幅有限、技術形態(tài)良好的小盤股仍可持有。

        第五,繼續(xù)回避藍籌股。(武 丑)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