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中新社北京4月8日電 題:股指期貨“穩(wěn)”字當頭 流動性將面臨考驗
中新社記者 周銳
8日下午,股指期貨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股指期貨上市初期的最大風險在于交易量太小,以至接近形同虛設。
股指期貨在中國已籌備多年。隨著首批4個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16日將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中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又將邁出重要一步。
不過,在監(jiān)管方眼中,期貨等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股指期貨的推出有助于形成風險管理市場,讓A股改變單邊運行態(tài)勢,從而告別非理性的暴漲暴跌。另一方面,做空機制和杠桿交易的引入也將放大風險,把中國資本市場推向“深水”。
因此,監(jiān)管方在股指期貨制度設計中始終遵循“從嚴、從緊”思路。不僅設置了較高的參與“門檻”,還通過提高合約最低保證金、降低杠桿幅度、壓縮投資者持倉限額等方式抑制投機交易。
但依然有投資者擔心,作為股指期貨標的的滬深300指數(shù)會被一些機構(gòu)人為操縱。而監(jiān)管方在新股發(fā)行節(jié)奏以及再融資步伐等事項上的選擇,也將成為參與股指期貨的資金所必須面對的政策風險。
吳曉求表示,目前滬深300指數(shù)成分股的權(quán)重比較分散,在全流通市場,誰也無法單憑一只或幾只股票撬動指數(shù)。而從總體趨勢來看,A股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監(jiān)管方只會在市場面臨重大趨勢改變時進行適當干預,這種干預大體上是合理和正常的。在他看來,股指期貨上市初期的最大風險在于交易量太小,以至接近形同虛設。
和股指期貨同時獲批的融資融券試點已于日前正式啟動,但想象中的“搶籌”場景并未發(fā)生,市場反應較為冷淡。業(yè)內(nèi)人士稱,過高的參與門檻以及過于謹慎的風險控制降低了投資者的參與熱情,而在股指期貨掛牌交易時,這一情形料將再次上演。
吳曉求認為,中國推出股指期貨的門檻并無過高,只是開戶手續(xù)太繁瑣,造成了“門檻無過高,但門縫太小”的現(xiàn)象。這扇門如何“開”,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偏大,難以控制風險;過小,市場的流動性無法保障。
吳曉求表示,當年萬國證券在收盤前8分鐘拋出1056手賣單,使多頭全線爆倉的瘋狂行徑至今還讓人心有余悸。因此,推出首個產(chǎn)品時,采取“偏緊”的思路更符合市場長遠發(fā)展的需要。但監(jiān)管方也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逐步擴大“門縫”,把附加條件去掉一些。
吳曉求指出,目前股指期貨開戶不是很多,力量也不大,其對藍籌股雖有影響,但不會太明顯。在上市初期,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對A股的象征意義要大于實際意義,整個市場的壯大可能還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發(fā)展過程。
針對股指期貨推出對股指的影響,有機構(gòu)曾對周邊及國際主要市場的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認為股指期貨推出前,股指大多上漲,推出后則出現(xiàn)一定調(diào)整。對此,吳曉求表示,中國市場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未必會遵循這一規(guī)律。股指期貨推出對A股的影響,將更多是一種偶發(fā)狀況,還得觀察一段時間才有定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