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政未來十年嚴控赤字 避免主權評級被降——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日本財政未來十年嚴控赤字 避免主權評級被降
      2010年06月24日 13:38 來源:新聞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日本民主黨前日公布了自執(zhí)政以來的首個財政改革計劃,承諾將在未來十年實現(xiàn)主要預算的收支平衡,以控制全球最大的政府債務規(guī)模。分析人士預計,此舉將為剛剛實現(xiàn)正增長的日本經濟提供保障。

        十年實現(xiàn)收支平衡

        根據(jù)該項財政改革方針,日本政府計劃在未來三年限制政策性支出,將2011財政年度的國債發(fā)行規(guī)?刂圃44.3萬億日圓以下,未來3年的年度支出將控制在71萬億日元。政府還承諾,盡全力降低未來幾個財年的新債發(fā)行規(guī)模。

        日本政府計劃首先在2016年3月以前,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基礎預算赤字總額占GDP的比例降低50%。而根據(jù)日本內閣府的估計,在始于4月份的本財政年度,上述預算赤字將達到30.8萬億日圓,占GDP的6.4%。接下來,日本將力爭在截至2021年3月份的財政年度,實現(xiàn)主要預算收支的平衡。

        歐洲財政危機促使日本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認識到“減赤”的必要性,目前日本擁有883萬億日元國債。評級機構惠譽近日稱,日本的財稅計劃必須是可靠的,否則將面臨國家主權評級下調至AA-的危險。

        東京東方匯理銀行與里昂證券首席經濟學Susumu Kato表示:“政府設定具體財政目標,這點是值得認可的,但是關鍵在于該計劃的可行性,即政府為達成這些目標將如何作為!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菅直人稱將考慮反對黨自由民主黨派的提議,將稅收提高至10%,但提高征稅可能需要“至少兩至三年時間”。而據(jù)《讀賣新聞》調查顯示,約有48%的投票者支持增加銷售稅至10%。財政部估計銷售稅增長1%將產生約2.5萬億日元的政府收入。

        3年來首次經濟正增長

        在公布財政改革方案之前,日本剛剛上調了對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期,將2010年GDP的增長幅度從去年年底預測的1.4%調高至2.6%,調高幅度達到近兩倍。

        這意味著日本經濟自2007年以來首次開始實現(xiàn)正增長,也是自2006財年增長2.3%之后經濟增長率再次升到2%以上的水平。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了日本經濟復蘇的強勁勢頭。給菅直人政府的執(zhí)政開了個好頭,因為之前他曾表示恢復財政健康是新政府的“最大課題”。

        日本政府近日公布的6月份月度經濟報告認為,日本經濟整體形勢正在穩(wěn)步好轉,自主性復蘇的條件正日益完善,對經濟形勢有較大影響的企業(yè)設備投資已停止下滑。這是自2008年7月以來,日本政府對經濟形勢的評估中,首次使用“復蘇”一詞。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日本經濟還處于緩慢的通貨緊縮之中,但得益于出口形勢良好,尤其是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為日本經濟復蘇提供了助力,在日本企業(yè)收益不斷改善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對經濟前景開始變得樂觀。(何為樂)

      參與互動(0)
      【編輯:李瑾】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