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三日電(記者 趙建華)正當外界對中國新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翹首以待之時,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周五表示,新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仍在討論中。
張國寶強調說,判斷未來能源技術方向至關重要。判斷對了,會引發(fā)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判斷錯了,不僅浪費資源,還會使經濟陷入困境。
在此間舉行的全球智庫峰會上,對時下的熱門話題——“氫經濟”、“碳捕捉”,張國寶都提出了異議。氫的生產過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沒有生產出新的能源增量,只是能源形態(tài)的改變。它的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應過分夸大“氫經濟”的應用前景。
張國寶認為,跟每年向大氣排放的碳相比,“碳捕捉”付出巨大代價所能封存的碳是微乎其微的,不足以影響溫室氣體的排放進程。“碳捕捉”的代價也非常高,還不如多種一點樹、減少一些“荒漠化”。
同一峰會上,在張國寶表達上述觀點后不久,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卻對氫能表示出了較大興趣。
萬鋼稱,自己不是所謂“氫經濟”的鼓吹者,但作為一個清潔能源的工程師,自己高度重視氫能的發(fā)展。跟電能一樣,氫氣作為能源載體,可以通過各種一次能源的轉化獲取,成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轉換。作為從碳的低排放通向零排放的橋梁,氫能也將使能源的供應情況、產業(yè)形態(tài)產生重大變革。
科學技術需要穩(wěn)定的支持和面向未來的勇氣。面向未來的核聚變技術,也許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能夠成為穩(wěn)定的能源供應。萬鋼稱,“我們仍然積極地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同時要超前部署在國內的相關技術工作。”
據悉,備受關注的中國新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由國家能源局牽頭、科技部等部委參與制定。上月初,一位能源局的官員曾表示,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討論稿。業(yè)界預料,規(guī)劃公布、實施后,將需要投入一筆數目不菲的資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