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改革文件或近期出臺 重點放開企業(yè)上網電價——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電價改革文件或近期出臺 重點放開企業(yè)上網電價
      2009年10月16日 07:32 來源:上海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上海證券報日前獨家獲悉,國家發(fā)改委、電監(jiān)會已經提出了一份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文件,剛剛結束內部征求意見的程序,有望于近期出臺。

        這意味著停滯不前的電力價格改革將提速。文件表示,將改變上網電價行政主導的現狀,提出競價上網、加快核定輸配電價、銷售電價與上網電價聯(lián)動的新的上網電價機制。

        據記者了解,這次電價改革的重點是,繼續(xù)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建立電力交易市場,開展競價上網試點,上網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在具備條件的地區(qū)放開新核準機組電價;實施按成本加收益方法核定輸配電價試點工作,加強對電網企業(yè)成本、價格、收入的監(jiān)管。并將根據情況適時理順銷售電價結構。

        其中,重頭戲是將大規(guī)模試點,放開發(fā)電企業(yè)上網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銷售電價與競爭形成的上網電價實行聯(lián)動,工商業(yè)電價每6個月變動一次,而農業(yè)和居民生活用電每年最多變動一次。此舉將徹底改變以前的政府定價的上網電價機制,未來假如電企主要成本——煤炭價格波動,上網電價方面可以把上漲成本向下游傳導,對于大部分電力上市公司來說,可以穩(wěn)定利潤預期。當然,意見規(guī)定,為避免電價過度上漲,對發(fā)電企業(yè)報價規(guī)定最高限價。

        而且,將放開新核準機組上網電價,此舉將有利于新機組上網電價的提高和后市電力上市公司的盈利提高。此外,政府將加緊按成本加收益辦法核定電網公司的輸配電價,將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各選擇一個省網開展試點,具體確定分電壓等級的輸配電價,以便徹底“管”住電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收費。

        2007年和2008年,市場煤價格暴漲,也倒逼重點合同煤價格水漲船高,導致大量發(fā)電企業(yè)嚴重虧損。于是,2008年,國家在7月1日和8月20日兩次對電價進行調整,其中上網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4.14分,輸配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0.36分,銷售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2.61分。

        這兩次調價將發(fā)電企業(yè)從巨額虧損中拉回來,但是,這一舉措被業(yè)界認為是“治標不治本”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市場煤、計劃電”體制問題并沒有解決,發(fā)電企業(yè)的燃料成本上升無法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傳導,根治煤電問題迫切需要在體制機制進行突破。

        現行電價機制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于:廠網分開后并沒有形成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上網電價仍由政府定價,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輸配電價缺乏有效核定,電網公司成本缺乏有效約束;銷售電價交叉補貼嚴重,電網企業(yè)作為壟斷買家的市場格局尚未打破,用戶缺乏用電選擇權。

        兩部委中一位人士表示,當前電力供需矛盾明顯緩解,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電力價格改革,使得電力產品價格能夠反映成本情況和需求狀況。(葉勇 陳斌)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