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結構性存款實為外匯存款與金融衍生品結合體
打著存款的旗號,賣的卻是高風險的產品。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在連續(xù)發(fā)行高漲后,卻遭遇了收益滑鐵盧。據(jù)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4個月有90款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遭遇零負收益,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是重災區(qū)。以3月份為例,就有16款零收益、2款負收益。以“結構性存款”命名銷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其實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存款,投資者購買產品時應注意區(qū)分,否則很可能會遭受損失。
結構性存款是高風險產品
記者咨詢后了解到,結構性存款是指銀行向個人發(fā)售的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的外匯存款。這種結構性存款絕對不等于存款,它相當于外匯存款與金融衍生品的結合體。這種產品是外資銀行引入我國市場的。
結構性存款其實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一種,雖然形式上如同在銀行存入一筆定期,但這筆錢卻不是乖乖躺在你的銀行賬戶里。銀行一般將這筆錢分為兩部分進行投資,一部分是固定收益產品投資資金,以實現(xiàn)保本;另一部分則是衍生品投資,如掛鉤于利率、匯率、大宗商品和期權等,以博取高收益。
而銀行的設計并非每款結構性存款都是100%保本的。以目前正在銷售的荷蘭銀行“香港盈富基金”掛鉤結構性存款為例,該產品的收益是與香港盈富基金的表現(xiàn)掛鉤,90%到期保本型產品,也就是說投資50000美元,最后可能只拿到45000美元,屬于高風險產品。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結構性存款的投資幣種是外幣,如果手頭上沒有現(xiàn)成外幣的投資者還需以人民幣購匯投資,但這類產品所保證的收益均指投資幣種,而并非人民幣,在人民幣升值大背景下,投資者可能還將承受匯兌損失。
以“存款”名義好銷售
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存款,為什么要在產品名稱上加上“存款”呢?
一銀行理財顧問向記者表示,這主要是部分外資銀行過于激進地開拓市場,以“結構性存款”、“雙利存款”、“掛鉤存款”等名稱,來包裝一些與海外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掛鉤的高風險產品。
幾家外資銀行的客戶經理也告訴記者,以存款為名義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確實更加獲得客戶青睞。因為在普通投資者眼中,去銀行存款總是無風險的,所以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不少投資者到期滿也未獲知該產品的風險。不過,自從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一些原本低風險的產品出現(xiàn)了大幅虧損,掛著“存款”名頭賣理財產品已經不靈了,銀行的此類產品數(shù)量也大幅降低。
對此,有專家指出,監(jiān)管部門應當規(guī)范銀行理財產品的命名方式!敖Y構性存款”的英文名為“StructureProduct”,與存款沒有任何關系。銀行理財產品命名應該加以規(guī)范。而投資者以后在面對“結構性存款”的時候也應該多長一個心眼。(記者 蘇曼麗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