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復征燃油附加費:背后的“壟斷魅影”——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申請復征燃油附加費:背后的“壟斷魅影”
      2009年07月06日 10: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討論:航空公司申請復征燃油費 你同意嗎?

        近段時間,有消息透露燃油附加費即將復征。記者4日從重慶各大航空公司了解到,目前燃油附加費的開征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時間表,是否恢復到停征前的標準也有待民航局的驗證。據悉,國航、南航和東航目前已分別提出了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7月5日《重慶晚報》)

        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借口是成品油價格提高了,但是油價上漲卻并不意味著必須要復征燃油附加費,因為航空公司經營成本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其中可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機上餐飲、行李托運等服務項目,在油價上漲的情形下,航空公司完全可以也應該進一步壓縮可控成本,來部分消化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

        據報道,面對國際油價上漲壓力,美國航空公司不求助收取燃油附加費,而是執(zhí)行“智慧用油行動”,如在機門處用電能驅動而不用飛機引擎驅動,與聯(lián)邦航空局合作盡量在城市之間選擇直飛線路,減去客機多余的重量等措施。顯而易見,美國航空公司這種通過壓縮可控成本化解油價上漲壓力的做法值得借鑒,我國航空公司也應通過強化精細管理、挖潛增效方式降低成本,而不應只知將油價上漲壓力全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與當前部分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同時并存的現(xiàn)象是,幾乎所有航空公司都對機票價格打折,而且部分航線機票折扣率非常大,這足以說明航空公司的贏利率并不低,完全具有不復征燃油附加費而承受油價上漲壓力的能力。其實,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不過是想在通過銷售機票獲利的同時,再額外獲得燃油附加費這樣一筆“固定收入”,以增加自己的贏利而已,而并不完全是出于壓力不可承受之下的無奈。相比之下,機票收入要與銷售代理機構分成,而燃油附加費則全部歸航空公司所有,而且燃油附加費是免稅的,可全部實打實地落入航空公司的口袋,這正是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的根本目的與動機之所在。

        盡管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但是借此進一步增加自身收益的目的能否最終達到,卻大可存疑。因為復征燃油附加費必定要將部分旅客擠到鐵路等其他運輸線路上去,導致航空旅客數(shù)量減少,因而復征燃油附加費對航空公司來說,完全存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可能。尤其是在當前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背景下,復征燃油附加費更可能進一步加劇已有的航班乘坐率滑坡現(xiàn)象,從而影響航空市場復蘇的進程,航空公司最終也會是利益受損者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航空公司提出燃油附加費復征申請,實是一種短視做法與行為。

        當然,要在更大程度上化解航空公司的經營成本壓力,“一勞永逸”地鏟除燃油附加費的生存基礎,最根本的還是要破除當前航空油料供應與機場起降、飛機維修上的壟斷格局。當前我國航油由中航油集團獨家壟斷供應,航油生產與銷售缺乏競爭性,從而導致航油價格畸高。數(shù)據顯示,我國航油價格一直高于國際油價15%至30%,比日本高出60%,是新加坡航油價格的2.5倍。另外,國內機場的起降費標準是國外的兩至三倍,飛機維修等費用也比國外航空公司高出許多。

        所以,唯有徹底打破航空行業(yè)中的行政壟斷,加快航空市場化進程,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航空公司經營成本,讓廣大消費者與乘客少受利益盤剝。(魏文彪 江西 職員)

      【編輯:楊威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