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限售股征稅存盲點 限售期后高送轉可避稅——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專家稱限售股征稅存盲點 限售期后高送轉可避稅
      2010年01月15日 14: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jiān)會2009年12月31日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此舉旨在通過對個人轉讓限售股所得征稅的方式達到實現(xiàn)公平稅負、穩(wěn)定資本市場發(fā)展、抑制“一夜暴富”的目的。但專業(yè)人士分析,從新規(guī)的具體措施看,有可能導致以個人股東為主的新上市公司在限售期內不進行送股或轉股,而在限售期結束后進行高比例送轉股票,以大舉降低稅負。

        按照新規(guī),對個人所持限售股征稅的范圍包含:“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贝送,新規(guī)規(guī)定:“納稅人同時持有限售股及該股流通股的,其股票轉讓所得,按照限售股優(yōu)先原則,即轉讓股票視同為先轉讓限售股,按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分析:“這樣,如果一家公司股東主要是自然人發(fā)起設立并上市,在限售期內進行送、轉股,所形成的股票同樣視為限售股。但如果限售期之后進行的送、轉股則不算作限售股,不予征稅。這樣一來,沒有哪家公司愿意在限售期進行送轉,只會等到限售期結束之后再進行大幅度送轉,達到避稅的目的。”

        比如,一位自然人持有某家上市公司限售股100萬股,限售期結束后的股價是每股20元,股票出售后將按照2000萬元的限售股轉讓收入予以征稅。但如果在限售期結束之后,公司如果在半年報和年報連續(xù)進行兩次10轉10的高比例轉股,該自然人持有的股份數量變?yōu)?00萬股,對應股價除權之后變成每股5元,其中有100萬股屬于限售股,而其余300萬股由于屬于在限售期結束后獲得的流通股,轉讓所得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那此時該自然人如果將全部股票出售,只需按照500萬元的限售股轉讓收入進行征稅。而這500萬元,再扣除持股成本,最終應納稅所得額將微乎其微。

        顯然,按照新規(guī),在理論上完全可以通過限售期結束之后高送轉股票的方式,規(guī)避個人所得稅,甚至可以達到極低稅負的效果。專業(yè)人士憂慮,新規(guī)可能沒有考慮到股價的除權效應,而把送、轉股票,簡單地視同于股息、利息。

        最近兩年,隨著中小板與創(chuàng)業(yè)板發(fā)行加快,上市公司股東結構已發(fā)生明顯變化,自然人持股逐漸成為主流方式。與此同時,證券市場的火爆導致新股發(fā)行市盈率普遍偏高,公司上市之后形成的巨額資本公積金,為以后的高送轉奠定了基礎。

        目前很多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之所以股價畸高,就是因為市場存在高送轉股的預期。新規(guī)很有可能導致個人股東占絕大多數的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最終放棄限售期間的年度送轉股,而改在限售期結束之后再進行高比例送轉。這不僅對未來向個人轉讓限售股所得征收個稅的效果帶來考驗,在國內資本市場逢高送轉必炒的情形下,更會加劇資本市場股價波動。

        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有關人士表示,國家相關部門應立即出臺補充通知,嚴格界定限售期結束后公司送、轉股資產來源,應當避免目前單純的按時間段“一刀切”的做法。(王成盛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