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最好的一年,今年前五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規(guī)模就達到了9100億元,而去年全年的銷售量也不過8190億元;2008年也是銀行理財產品表現最差的一年,近四成銀行系QDII的浮虧超過50%,零收益、負收益的產品不斷出現……
接近年尾,銀行理財產品的狀況是,收益率普遍下降,發(fā)行量明顯縮減。反思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減少的原因,不難看出,高度依賴政策優(yōu)勢,國內金融市場不健全以及缺乏對海外市場的了解,是銀行理財產品軟骨病的病根。
受資本市場影響
據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和普益財富網統(tǒng)計,今年1至4月份,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尚有103款,月均發(fā)行25款還多。短短幾個月,新股申購理財產品的境況就完全不同。5月份僅有兩款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發(fā)行,占銀行全部理財產品不足1%。這和資本市場的行情直接相關。
光大銀行零售業(yè)務部副總經理張旭陽認為,我國的金融管制創(chuàng)造了一些無風險套利機會。打新股便是其中之一。隨著證券市場一路下行,股票紛紛跌破發(fā)行價,銀行打新股產品從市場絕跡也就在所難免。信貸類理財產品是繼打新股之后的又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產品。隨著去年以來央行緊縮政策的持續(xù),既不占用銀行信貸資源,又能滿足企業(yè)貸款需求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毫無懸念地成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甚至外資銀行也加入了信貸類產品發(fā)行的大軍。但隨著下半年央行貨幣政策的放松以及利率的不斷下調,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甚至虧損的情況開始出現。
QDII產品普跌
另據普益財富對正在運行的253款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的跟蹤研究,截至10月31日,正收益的QDII理財產品有3款。中資銀行46款QDII理財產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為負收益,虧損超過50%的有15款,占比近三成五,其中4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60%,這也是中資銀行QDII理財產品中首次出現浮虧超過60%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運行期6個月至1年的QDII產品仍是目前主要的群體。這是因為QDII理財產品的發(fā)行密集期為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該時間段的QDII理財產品發(fā)行量占2007年和2008年(截止到10月份)總量的86.37%。
“一些產品在選擇海外金融工具作為基礎資產時,恰逢價格處于歷史高位,而產品設計又是繼續(xù)看漲,因市場回調而導致低收益或虧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袁增霆博士認為。
據統(tǒng)計,中資銀行2008年度QDII理財產品發(fā)行量不足10款,幾乎退出QDII理財產品這一“舶來品”市場的角逐。而外資銀行近四個月的發(fā)行數僅為2008年前六個月總數的兩成。(高改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