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然氣價格改革,周鑫說,國內的氣價低于進口氣價這件事他知道,從這個角度說,他算是目前這種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我們前兩年是靠政策掙了錢,但是上下游的調整在所難免,人不應該貪心。但是,‘加權平均法’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心里是有疑慮的。”周鑫告訴記者,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天然氣總消耗量為778億立方米,而國內天然氣的總產量是775億立方米,缺口并不大,以國產氣和進口氣差價為由“喊漲”天然氣價格讓他難以接受。“因為具體方案還沒出來,我不能妄加評論,但是你每年只進口3億立方米天然氣,卻要加權平均進口價格,我覺得消費者有點‘冤’。就算今后我國天然氣用量和進口量都會增多,‘加權平均法’適用,也應該根據進口氣占總用量的實際比重來加權,簡單地把進口價和國產價加起來除以二我是很難接受的。”
相關專家說,鑒于多氣源管道聯網后很難區(qū)分用戶使用的氣源和管道運輸路徑,而且國內主要的天然氣生產企業(y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都是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公司,出廠價和管輸費只是公司內部結算的問題。因此,加權平均法的具體實行方法可能是國家直接管理主干管網管道出氣點的門站銷售價格,對門站銷售價實行指導價或限價。各出氣點門站銷售價格根據不同來源進口氣價格和國產氣出廠價格、來氣點到基準點的管輸費和進氣量加權平均確定。周鑫擔心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
取消聽證?
漲價仍是“霧里看花”
天然氣價格改革之后,天然氣價格聽證會或將成為歷史。日前一位接近方案制定的人士稱發(fā)改委已經在地方物價部門和燃氣公司內部下發(fā)通知,今后天然氣上游調價下游可以順調,不用召開聽證會。雖然記者并未從北京、上海及深圳發(fā)改委相關部門獲得明確答復,但是多位相關專家均稱此事“應該不會錯”。
對于這一決定,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市民均表示“不太理解”。家住北京市花園村的張先生說:“聽證會的意義在于讓老百姓弄明白關系到切身利益的這些生活必需品為什么會有價格上的變動。如果定價機制透明了,能讓老百姓看得懂漲價為什么漲,那么開不開聽證會倒也無所謂。但是現在根本看不懂為什么漲,為什么跌,還取消了聽證會,我認為不妥當!
對于市民們的憂慮,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guī)劃研究所天然氣市場室副主任李偉表示,目前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正在“優(yōu)化”過程中,尚未對外界公布,因此市民對此事尚有不解之處是正常的。一旦改革方案正式定案公布,媒體必定會報道此事,相關專家也會向公眾就定價方案作出具體的解釋。李偉說,不能把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一味地定位為“漲價”,價格改革之后的氣價上漲,原因是國內天然氣價格長期低于其實際價值和國際氣價,此次漲價僅僅是理順上下游價格關系的表現,而且城市燃氣行業(yè)發(fā)展很快,漲價只是短期表現,市民無需太過擔心。
但相關人士也表示,在價格改革的同時,應該注意民眾的呼聲,尤其冬天已至,正是北方居民燃氣取暖的季節(jié),天然氣價格改革應謹慎進行,如果“動作過快”,或許會影響民生。(孫萌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