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在不少國家因金融危機經濟陷入衰退、社會穩(wěn)定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所采取的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已初見成效。但是,應當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經濟金融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中國如何進一步迎難而上、克艱求進,為世人所矚目。今天的“觀點新聞”將為此建言獻策。
在日前召開的“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經濟刺激計劃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改革突破,當前中國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發(fā)展轉型的雙重挑戰(zhàn),需盡快推出并實施“一攬子”改革計劃。
遲福林認為,從保增長來說,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目的是“四兩撥千斤”——以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金與民間資金。因此,要有效保增長,就需要加快壟斷行業(yè)改革,以擴大社會和民間投資,同時避免財政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防止可能出現的“國進民退”現象。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中的矛盾日益凸顯。為此,遲福林指出,在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十大產業(yè)調整與振興規(guī)劃的同時,需要盡快推出并實施“一攬子”改革計劃,集中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深層次體制性矛盾,建立與發(fā)展型階段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實現經濟增長由以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的新模式轉變。
在遲福林看來,推進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改革的關鍵在于加快政府自身建設與改革,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約束政府自身利益,實現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這樣才能充分而有效地發(fā)揮政府在反危機中的主導作用。(記者 王曉櫻、魏月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