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稱大學生對新中國歷史認識模糊 教材純應試用(2)——中新網(wǎng)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調(diào)查稱大學生對新中國歷史認識模糊 教材純應試用(2)

      2010年08月19日 10:01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大學生對新中國歷史的總體認同度較高,但對具體問題還存在不少模糊認識

        大學生對新中國建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所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的認同程度較高,約98.8%的大學生認為,新中國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由于對新中國歷史不夠熟悉,他們在對 具體問題的認識上還不夠全面和到位,還存在不少的模糊認識。

        1.對新中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但認知程度參差不齊

        大學生認為新中國六十年“既有成績、也有錯誤,但成績是主要的”比例為87.2%;對新中國六十年歷史“不清楚”的比例為6.6%?梢姡^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新中國六十年取得的成績是認可的,對新中國六十年的歷史持肯定態(tài)度。但大學生們在對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的認識上,認知程度參差不齊。調(diào)研中,我們以簡答題的形式讓大學生就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談談自己的看法;卮鹫叩挠^點主要有:38%的同學認為,前三十年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人們有信仰、有追求,人們的道德情操比較高。35.9%的同學認為,前三十年是改革探索階段,物質(zhì)精神文明基礎較差,但民風樸實,社會風氣好;后三十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國力提高,各方面進步較突出,但也出現(xiàn)了不少社會問題。還有少部分同學存在一些模糊或片面認識,極少數(shù)人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割裂和對立起來。

        2.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掌握得較好,但在理論與改革開放實踐關系等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

        大部分大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做出正確評價,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改革開放實踐關系上,部分大學生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調(diào)查顯示,有約15.9%的同學沒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改革開放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認識,對時代背景的把握不夠好,只是就理論學理論。約7.2%的同學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道路存在模糊認識,如認為改革只是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等。這反映出現(xiàn)階段的新中國歷史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知識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3.對重大事件以及重要人物有所了解,但不夠全面和系統(tǒng)

        調(diào)查中,我們將新中國重要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郭沫若、錢學森、袁隆平、趙夢桃等20人,及其與之相關的20項重大事件,如:《論十大關系》、萬隆會議、社會主義本質(zhì)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女神》、中國航天之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勞動模范等順序打亂,并讓學生們進行連線,以答對12項為及格,結果及格率為74.3%。對于與黨的幾代領導集體有關的事件,學生們的正確率很高,達到了96.1%,而對于其他的歷史人物,尤其是科技、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名人,正確率明顯降低。在訪談中,當被問及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的生平事跡時,有不少大學生表示,這些事件或人物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過,并沒有專門探討過,也沒有更多的了解。調(diào)研中我們還隱約發(fā)現(xiàn),凡是影視作品和當前媒體宣傳普及比較多的知識,大學生們也相應掌握得較好?梢姡轮袊鴼v史知識的普及教育還有許多重要工作要做。

        大學生對新中國歷史相關課程教育教學現(xiàn)狀總體持正面評價,但他們更希望在新中國歷史的學習中能有專門的課程設置、專用的教材和高素質(zhì)的教師

        據(jù)了解,當前高校新中國歷史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大學生總體持正面評價,但他們對相 關教材、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還有進一步的期望。

        1.高校新中國歷史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中

        據(jù)調(diào)查,當前高校除了歷史系和部分政治系、黨史系或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其他院系很少開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課程。高校新中國歷史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中,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這兩門課程!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占6學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占2學分,這兩門的總學分數(shù)為8學分,占到公共必修課總學分(14學分)的57.1%。關于這兩門課程的課時量,大學生的看法如下:主張“保持不變”的比例最高。我們在調(diào)查中還了解到,上述課程在不少高校都是大學生缺課率較高的課程之一,學生對此給出的解釋是:(1)與自己的專業(yè)差距較大;(2)對自己未來就業(yè)沒有太大的幫助。

        2.約六成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新中國歷史相關公共課教材仍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調(diào)查顯示,四成的大學生對上述兩門課程的教材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態(tài)度,還有約六成的大學生對相關教材評價不高。這說明高校新中國歷史的相關教材仍有一定的改進空間。我們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獲得的信息,也證明了以上的判斷。平時主動翻閱這些教材的學生不多,許多人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特別是考研)和上課需要。所以,雖然問卷調(diào)查里有四成左右的學生認同教材“內(nèi)容翔實,資料豐富,表述正確”,但對這一數(shù)據(jù)不宜太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高,F(xiàn)在通用的相關公共課教材,很難完整全面地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fā)展歷程,學習新中國歷史應該有專門的公共課教材。

        3.一半以上大學生認為相關教師在教學素質(zhì)和教學方法上還應繼續(xù)提高改進

        教師在新中國歷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國史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大學生們對新中國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如下:48.7%的大學生認為相關教師的教學素質(zhì)“好”,44.5%的人認為“一般”,選擇“差”或“沒有感覺”的分別為3.2%和3.6%。根據(jù)我們隨機抽樣訪談獲得的信息,更高比例的學生傾向選擇“一般”,這反映出能夠讓學生真正滿意的教師還占不到一半。對相關課程教師教學素質(zhì)最應該繼續(xù)加強方面的看法:55.2%的大學生選擇了“改進教學方式”;30.7%的人選擇了“充實教學內(nèi)容”;14.1%的人傾向于“完善知識結構”。對于目前新中國歷史相關課程的教學方式,有31.5%大學生持肯定態(tài)度,表示“認同”,42.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還有約25.7%的人明確表示“要改進”?梢,新中國歷史相關課程的教學方式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幾點建議

        清代杰出思想家龔自珍曾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教育素有“精神國防”之稱,進一步重視歷史教育,尤其是新中國歷史的宣傳、教育和研究,有效地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詆毀和誤讀,對廣大青年學生增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確認識和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1.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傳播新中國歷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調(diào)查顯示,課堂教學仍然是廣大學生了解新中國歷史最主要的渠道。學生接受新中國歷史的教育始于中學,甚至小學,所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上的配套和銜接十分重要。從當前中小學歷史教學與大學歷史教學的銜接來看,存在著較多的重復、割裂,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為此,統(tǒng)籌規(guī)劃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歷史課程教學體系,明確各階段的教育目標和教學重點,使各階段實現(xiàn)內(nèi)容和目標上的有機銜接,是加強新中國歷史教育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的一項重要工作。

        2.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實現(xiàn)新中國歷史教育教學方法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

        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日益多樣。在此背景下,充分運用影視劇、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移動網(wǎng)絡等多種新技術手段,依托校園文化平臺,采用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新中國歷史的教育教學,實現(xiàn)新中國歷史教育教學方法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是有效增強廣大學生對新中國歷史的興趣度,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相關知識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3.進一步凈化新中國歷史相關內(nèi)容的媒介環(huán)境

        調(diào)查顯示,當前大眾傳媒中不乏謳歌新中國輝煌歷程的優(yōu)秀作品,但也存在一些以“解密”、“口述”、“戲說”為名,行歪曲、顛覆歷史之實,誤導受眾的作品。為此,在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書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網(wǎng)絡等大眾傳媒中新中國歷史相關內(nèi)容的監(jiān)督和管理,凈化新中國歷史相關內(nèi)容的媒體環(huán)境,也是有效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侵襲的重要手段。(光明日報專題調(diào)研組 執(zhí)筆人:劉維芳、曹守亮、姬文波)

        ----- 教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