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考加分造假考生追訴期有多長——中新網(wǎng)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對高考加分造假考生追訴期有多長
      2009年07月17日 10: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重慶高考狀元民族身份加分造假案余波未了——31個造假考生名單沒有公布,對其父母的處理結果也沒有完全公布,又有網(wǎng)友報料稱,去年北大在重慶錄取的22名文科生中,有21名是靠加分得來的機會。其中,來自巫山縣的3名土家族考生涉嫌民族成分造假。而據(jù)《新京報》的報道:去年北大在重慶招錄的24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獲得了加分的。

        對往年造假考生該怎么辦?徐林林先生在《中國青年報》撰文認為,不宜秋后算賬。理由是:少數(shù)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在全國已執(zhí)行了二十多年。如果對去年已被高校錄取的造假考生,一經查實,統(tǒng)統(tǒng)趕出校門,那么,對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涉嫌造假的考生,是不是也該下達“驅逐令”呢?數(shù)十年來,因少數(shù)民族成分而獲得加分的考生,累計多達數(shù)十萬乃至上百萬,要不要來個全國性的“加分大盤查”,并宣布其中造假者的學歷、學位證書一律無效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本人也不贊成對往屆違規(guī)加分無期限追究,但不贊成徐先生的理由。他的理由更多地有點“法不責眾”的味道。我們不能因為“難以追究”而放棄追究。根據(jù)《新京報》的報道,重慶今年高考報名人數(shù)只有19.6萬左右,但獲得各種加分的考生就高達7萬人,占報考人數(shù)的35.7%。本來,高考加分只是針對占比極少數(shù)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和個別有特長而在高考科目上偏科的考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高考公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但如此大規(guī)模、大比例的考生加分,不由得讓人懷疑其中的諸多貓兒膩。我相信,加分政策的具體實施效果,重慶與全國其他省份不會有多少本質的不同。在此情況下要逐一核查,將要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但就像反腐敗再艱難也要反一樣,反對高考違規(guī)加分同樣再艱難也要反!事實上,反對高考違規(guī)加分本身就是反腐敗,反對腐敗利益的代際傳承,因為有本事違規(guī)獲得高考加分的,基本上也都是權錢交易和權力腐敗,非官即商,非富即貴。

        但在具體的處罰上,對考生的處罰是有“追訴期”的。今年5月初,國家民委、教育部、公安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嚴格執(zhí)行變更民族成分有關規(guī)定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 對違規(guī)變更民族成份的考生,一經查實,要進行嚴肅處理。包括取消其考試資格或錄取資格,并記入考生電子檔案。已經入學的要取消學籍。對在有關問題上弄虛作假、以權謀私、玩忽職守,違規(guī)將考生漢族成份變更為少數(shù)民族成份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嚴肅追究責任!边@并不是新規(guī)定,只不過是年年重申而已。

        從這份通知可以看出,對違規(guī)考生本人的處罰,僅限于取消考試資格、錄取資格和取消學籍三種。而前兩種處罰都限于當年,后一種處罰則意味著只要他仍在大學學習期間,一經發(fā)現(xiàn)仍應立即取消其學習資格,“打回原處”。也就是說,對高考違規(guī)加分考生的最長追訴期到他大學畢業(yè)。當然,對其作為造假行為主體的父母及相關政府工作人員的處罰,不受此追訴時效限制。童大煥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