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考生: 陳捷生 1999年由汕頭市一中考入暨南大學新聞系 現任南方都市報時事新聞中心記者
當年考生: 陳楓 2000年廣東省語文單科狀元,由汕頭市澄海中學考入暨南大學新聞系 現任南方日報時政新聞中心記者
當年考生: 黃少宏 2006年和2007年在普寧市第二中學兩次參加高考 現就讀華南師范大學傳播學
當年考生: 王浩 2008年在湛江一中參加高考 現就讀中山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
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開大幕。今年廣東高考“X科”告別歷史舞臺,距其“呱呱墜地”已過11年。
11年來,除了“X科”所經歷的變奏曲,廣東的高考制度也走過了深刻的變革歷程。盡管途中有曲折、有爭議,高考的每一次變革都必然意味著開啟又一代全新的趕考年華。在“X科”流轉一個輪回后,我們選取那些踏著改革年份的趕考親歷者,讓他們的故事串連起這11年的高考改革路。
1999年:廣東進行“3+X”方案試點,采取語、數、英3門算總分,外加一個“X科”作為錄取資格線。
2000年廣東高考增加大綜合科,改為“3+綜合+X”。
2007年:3+文/理科基礎+X,恢復了文理科的區(qū)別,文理科分開劃線錄取。計分方式從標準分恢復為原始分,開始采用綜合素質測評。
2008年:志愿填報從考前填報改為考后知分填報。
2010年:取消“X科”,實行3+文/理科綜合,并進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考試成績與錄取掛鉤。在本科院校錄取中試行平行志愿。
1999年:廣東首次試水“3+X”
“X科”簡直就是“X”
11年前,夢想著去中山大學讀法律的陳捷生走進考場,心情忐忑,他將與素未謀面的“X”科交手,勝負難料。
高二下學期,確定消息傳來:1999年廣東高考將在全國率先試行“3+X”改革。“但誰都不知道‘X’是什么!标惤萆f,跟它的數學符號含義相同,“X科”簡直就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這一級就是試驗品,高考改革、大學擴招,都全遇上了!”陳捷生說,“X”科的出現讓大家絞盡腦汁,想辦法最大程度上揚長避短。經過深思熟慮,他做出了一個“少數派”的決定:“X”科選2門,政治和歷史!白约旱臍v史成績比較好,但是想讀法律的話就要考政治,索性來一個‘雙保險’。”當年,全省X科選考兩門的只有300人。
陳捷生選對了!高考成績下來,他的政治成績只達到二本線,而歷史成績則如預料中地上了一本線。這樣,他沒能到中大讀法律,卻進了暨大的強項新聞系,從此走上了記者生涯。
“高考改革太快了,起碼要有個穩(wěn)定,不能年年變!”陳捷生評價道。在他心目中,高考的最佳模式是“3+綜合+X”,既能全面考察各種知識,也能體現術業(yè)有專攻。
2000年:“綜合科”首次亮相
一票否決的480分門檻
十年前,窗外鳳凰花熱烈如火,班主任說這是高考豐收的好兆頭。但陳楓和他的同學都有些忐忑:全新的“綜合科”要橫在他們的高考卷上!叭ツ陰熜謳熃阒豢颊Z、數、英加選考的X科,最輕松;我們最慘,加考綜合科等于要在高三多上5門課!
對于歷史班學生陳楓來說,這意味著高三這一年每周增加了5節(jié)課!袄蠋熤徽f綜合科是各科拼盤,按各科教學大綱復習,應該不會太難。可沒人知道到底有多難,也不知道最終占錄取因素的多大比例。”
最終,這批在綜合科“處女秀實驗”中的“小白鼠”大多爭氣地考過了“生死線”———那年綜合科不納入總分計算,只要過了480分,就能上本科線;多了白多,但少了,就一票否決。
陳楓的綜合科考了600多分,順利過關并以語文單科900分、總分760多分的成績,被暨南大學新聞系錄取,邁出了成為媒體人的第一步。
但他的兩個同學就沒這么好運,被綜合科480分“淺淺的門檻”攔住了。一個總分上了重點線,綜合科卻意外地只有478分,只能復讀一年;另一個同學總分上了二本線,但綜合科也是478分,到廣州讀書的愿望破滅。
2分之差,也就是一道選擇題對錯之事。高考的殘酷與吊詭,在這一年以綜合科的面目讓人記憶深刻。
2007年:高考成績采用原始分
復讀趕上高考“變臉”
黃少宏2006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是“標準分”的末班車。
黃少宏成績一直穩(wěn)定,兩次模擬考試都比重點線高出二三十分,考上“一本”本是手到擒來的事。但那一年,他卻以標準分554分的成績剛過二本B線。
失望之下,他一度想放棄學業(yè)去從商,但奶奶改變了他的想法。于是,他轉身投入2007年高考大軍———這一年,計分方式從標準分改為原始分,也是新課改實施后的首次高考。
“按照往年的經驗,X科政治能考上110分,標準分就在700分左右,地理則需130分左右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一旦以原始分計算,選報政治就會在X科上被其他同學拉開分數。”政治科老師在開學初的分析讓班里的同學擔心不已。
補回落下的課程是復讀生需要越過的坎。班里不少同學都會去校外補習班讀夜校,但因家庭環(huán)境所限,黃少宏只能依賴學校的資源———他頻頻跑下樓向應屆班同學借書借資料,參考課堂筆記,請教試卷問題,師弟師妹成了他的師傅。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少宏終在2007年高考爭了一口氣,被華南師范大學傳播學專業(yè)錄取。
2008年:改為知分填志愿
填志愿像“暗戰(zhàn)”
在很多人眼內,2008年的高考,多少帶著點興奮。因為廣東終于也開始了知分后填報志愿,一改考前填報志愿的“冒險”。
政策的改變并沒有給從小就立志讀中山大學的王浩帶來太大壓力,但他的不少同學就感到“為難”。“因為沒有往屆生的數據參考!
考前向學長咨詢一直是高三學生的慣例,尤其是報什么,怎么報。
那年最苦惱的反而是考后的志愿填報!拔页煽儽容^穩(wěn)定,每次模擬考都超過中大以往的錄取線,考試也覺得發(fā)揮正常,所以我是鐵了心報中大的,但父母還是很緊張!蓖鹾普f,由于湛江一中是重點學校,大家學習成績都不錯,父母們都四處“打探”別人報什么,問老師,問同學,幾個人聚在一起像玩“暗戰(zhàn)”,個個都似“無間道”,個個都怕“撞車”。
雖然知己而不知彼,但王浩還是把籌碼押在了中大上!澳敲炊嗄瓴痪褪沁@一博嗎?最后一天,我發(fā)下狠話‘就它了’。”
瘋玩幾周后,王浩如愿以償地拿到中大錄取通知書,但他有好幾個同學卻與心儀大學擦肩而過,不是報得太保守,就是與別人擠到了一起。
那一刻,王浩第一次覺得人生有許多無奈,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就是其中之一。
參與互動(0) | 【編輯:侯冬華】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