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的6個版本 教職人員移花接木——中新網(wǎng)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冒名頂替”的6個版本 教職人員移花接木
      2010年06月21日 09: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實習生 周薇 肖若昕

        自從“羅彩霞事件”被媒體曝光后,關于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漸成社會關注的熱點。海南版“羅彩霞”、山東版“羅彩霞”、男版“羅彩霞”等用語陸續(xù)進入公眾的視野。

        綜觀近年來各媒體的報道,“冒名頂替”的方式可謂多種多樣。

        版本一:冒用其他考生檔案投檔

        在曾用名和現(xiàn)用名之間進行隱秘轉換,是“冒名頂替”者慣用的伎倆!懊懊斕妗闭邆卧臁翱忌怯洷怼薄⒖忌鷻n案、戶口遷移證等文件,將自己的真名填作“曾用名”,在“姓名”一欄填寫被冒名者的姓名,之后利用被冒名者的考生檔案投檔錄取。

        本報2009年5月報道的“羅彩霞事件”就是這一版本的例證。2004年9月,時任湖南省隆回縣公安局政委的王崢嶸從女兒王佳俊的班主任張文迪處獲取了羅彩霞的高考信息,偽造了羅彩霞的戶口遷移證、考生登記表等證件。王崢嶸通過熟人運作,讓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錄取了羅彩霞,然后從學校直接取走了錄取通知書。而檔案被占用的羅彩霞則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不得不復讀一年。

        版本二:冒名者聯(lián)系考生,購買錄取通知書

        “冒名頂替”者獲知其他考生被錄取卻不去就讀的信息后,自行聯(lián)系該考生,以花錢購買或其他方式獲得考生的錄取通知書,然后偽造身份,去高校報到。

        據(jù)《大河報》今年4月報道,1999年,河南尉氏縣高二學生龐躍華拿著張志剛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冒名頂替進入河南省開封市廣播電視大學學習,后參加工作,并升為副科級干部。龐躍華家人稱,當時冒充張志剛上大學,張志剛家人是知情的,并且還接受了1000元好處費。對此張志剛予以否認,并在10年后與龐對簿公堂。張志剛是否接受了好處費至今仍不清楚,但購買錄取通知書這種“冒名頂替”方式確實存在。

        版本三:教職人員移花接木,偷換錄取通知書

        在有些高中學校,高校錄取通知書是發(fā)放到各班班主任后再轉交給學生的。一些教職人員利用個人職務之便,將考生錄取通知書轉交給冒名者。

        據(jù)《武漢晚報》報道,2009年,湖北孝感的王俊亮發(fā)現(xiàn)自己曾在2002年被湖北農(nóng)學院錄取。但當時網(wǎng)上查詢還不普遍,王俊亮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錄取。沒有參加高考的高二學生鄭飛頂替他上了大學。王俊亮當年的班主任是鄭飛的姨父,事后他承認親手將王俊亮的錄取通知書交給了冒名者鄭飛的家長。

        版本四:偽造準考證和錄取通知書

        錄取通知書順利轉交給考生后,但該考生因種種原因未去高校報到。冒名者得知后,偽造相關考生的錄取通知書,到高校報到就學。

        2009年12月,本報曾報道一位年級主任涉嫌幫考生“冒名頂替”的事件。2009年考上海南大學的楚文博發(fā)現(xiàn),早在2007年就有人冒用他的信息在鄭州大學升達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上了兩年學。據(jù)調查,在2007年,假“楚文博”出具的準考證是假的。與其他考生準考證照片不同,他的是彩色而不是黑白的,且照片下方的字體、數(shù)字和考生報名登記表上的照片下方的字體、數(shù)字不一致。很明顯,這份準考證和錄取通知書是偽造的。

        版本五:招生人員教學生集體“冒名頂替”

        未上線的考生被招入學校后,高校招生人員通過內部的“運作”,更改考生姓名和照片,以頂替那些被錄取卻沒來上學的“死檔”。

        今年4月,本報曾報道商丘科技職業(yè)學院有關人員涉嫌更改檔案、協(xié)助學生“冒名頂替”的事件。該校招生人員不管考生是否填報該校志愿、分數(shù)是否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分數(shù)線,先將學生招進來再說。到大二時,由招生人員對所招學生負責,他們便在招生錄取名單上尋找那些被學校錄取但沒來上學的考生的“死檔”,讓學生“冒名頂替”,要求他們回家改名字,但身份證號無法改變。

        版本六:多次轉學,“洗白”檔案

        此手段是在冒名者已成功偽造了身份,并獲得了錄取通知書的基礎上實施的。冒名者多次轉學,一為掩蓋“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痕跡,二為實現(xiàn)上更好的大學的目的。

        今年5月《海南特區(qū)報》報道的“武漢林琳”事件便是例證。海南大學會計專業(yè)大四的林琳發(fā)現(xiàn)在武漢工業(yè)學院工商學院有個同名同姓同身份證號的“林琳”已畢業(yè)。據(jù)報道,“武漢林琳”(即冒名者——編者注)經(jīng)歷了兩次轉校:先是稱教育廳通知上將學院名字打錯,從湖北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轉到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入學未滿一個學期后,她又從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轉到武漢工業(yè)學院工商學院。

        在嚴格的高校轉學制度下,在高校之間轉學應經(jīng)過嚴格的考核。但要像“武漢林琳”一樣,為“洗白”“冒名頂替”的痕跡而轉學兩次,沒有足夠大的權力和足夠廣的渠道恐怕很難實現(xiàn)。

      參與互動(0)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