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報道,2月9日是重慶中小學報到第一天,也是國家全面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借讀費的首個開學日。記者發(fā)現以前非轄區(qū)戶籍學生每學期交的借讀費,現在變身“捐資助學費”。
借讀費雖被宣判“死刑”,卻死而不僵,再披新的馬甲卷土重來。作為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典型樣板,它其實也暴露了多個層面的問題,譬如政令不通的權力梗阻、屢禁不止的亂收費、唯分數為王的應試教育等等。
教育不是產業(yè),產業(yè)化會毀掉教育。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而言,任何名目的收費都是不對的。我們在痛斥少數學校的瘋狂逐利沖動時,也應從部分校長的滿腹牢騷中讀出“弦外音”——看起來很美的取消借讀費政策,是不是出現了支撐力不足的問題?
在宏觀政策層面,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去年底已下發(fā)文件要求,從2009年1月1日起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借讀費。然而據不少學校反映,微觀方面的具體措施沒有及時跟進,地方政府對學校的投入仍按戶籍學生人數核算下撥,財政部門對流動學童的教育教學成本沒有新的補貼,以前靠收取借讀費彌補的電費水費等資金缺口,現在找不到補償渠道,他們只能變著法子收費。
近些年來,每次應對公眾關于教育亂收費的質疑,一些教育部門總是無奈地拿出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理由,以部分學校入不敷出作推脫。這種說法并非沒有道理—— 自從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4%的目標至今,這一目標在很多地方也沒有真正實現過。少數地方教育部門欲通過亂收費彌補政府投入不足,部分學校也通過亂收費緩解辦學經費緊張。如果不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擔、補償、保障機制,僅靠割韭菜式的清理思維,教育亂收費只可能是割了一茬又冒一茬,始終“剪不斷、理還亂”。
對學生及家長有效減負,意味著在公平核準教育成本的基礎上,必須對學校增加投入。否則公共教育資金跟不上,辦學經費的吃緊,往往會異化為學校對學生的亂收費。好的政策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將責任一股腦兒地往下推。因此,有關部門既要做好清理亂收費的“減法”,同時要做實增加教育投入的“加法”。如此,才能理直氣壯地宣判借讀費“死刑”,使其永無翻身之機。張培元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