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地熱”時代,你信“拐點論”嗎?——中新網(wǎng)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搶地熱”時代,你信“拐點論”嗎?
      2009年09月02日 08:37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王石新近的“拐點未到”說,雖然獲得了開發(fā)商的一致認同,但房價連創(chuàng)新高,成交量持續(xù)下跌,已經讓其中部分人有些坐不住了。據(jù)媒體報道,深圳樓市已出現(xiàn)降價勢頭,一手房新盤舊盤優(yōu)惠推出,二手房中介外出發(fā)放傳單招攬客人,這種現(xiàn)象不禁讓人想起了兩年前。此外,根據(jù)深圳市國土房產部門每日成交初步統(tǒng)計,深圳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已經連續(xù)五周出現(xiàn)下滑。

        二手房市場一直被看做是房地產市場的晴雨表,連續(xù)5周的量跌,盡管也是因為受到房價的高位運行和“二套房貸”政策等原因的影響,但是也不免引發(fā)人們的暢想:這是否又是樓市下跌的信號,是否深圳樓市的拐點又將到來?

        一般來說,只有房價沖新高,成交量明顯連續(xù)下跌,房價才可能階段性見頂,樓市才可能出現(xiàn)新的拐點。但以深圳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預測樓市將迎來“拐點”,既顯得不識時務,也難獲市民認同,至多只能說樓市出現(xiàn)降價苗頭而已。至于苗頭能否轉為勢頭,恐怕沒人敢打保票。

        理論上講,沒有永遠上漲的房價,有暴漲必有暴跌,昨天用麻袋裝錢開慶功宴的開發(fā)商,明天就有可能會因為房價下跌、樓市萎縮而大喊“救市”。但深圳不像其他城市,市場成熟,投資性購房比重較大。既然是投資,對漲跌自然過于敏感,稍有風吹草動,立即在市場上表現(xiàn)出來。量跌價升便是這種反應。

        量跌價升是否樓市進入“拐點”前的征兆,那么看到深圳再現(xiàn)“搶地熱”,新“地王”再誕生,恐怕沒多少人會相信“拐點論”了。從4月底起,深圳在時隔5個月后土地拍賣重新破冰,跟不斷攀升的房價一樣,土地拍賣也高潮迭起。在上周末的土地拍賣中,16家地產商爭搶光明新區(qū)兩宗地塊,最后深房集團力壓萬科、中海、招商、金地、和黃等地產巨頭,以12億元成交,光明新區(qū)這塊“地王”就這樣誕生了。

        “樓市月有地王出,各領噱頭數(shù)十天”。深圳又重新回到了“搶地”時代。而且與以前“搶地”不同,國企加入進了爭搶“地王”的行列。財大氣粗的國企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很輕松就能擊敗民企,不知不覺抬高了“地王”的身價,而且還能圈得大片土地。“地王”價漲,勢必帶動房價的上漲,這是資本的逐利屬性決定的。

        而且“搶地熱”再現(xiàn),本身就是一個信號:其一,開發(fā)商資金充裕,有足夠的資本再投資;其二,開發(fā)商敢放心大膽地搶地,當然是對房地產市場充滿信心。特別是在國家打擊開發(fā)商囤地之際,沒有哪個開發(fā)商會傻到在拐點之前大肆搶地的。

        因而,深圳樓價的暫時降價更多可能出于流動性資金出逃的結果,當初信貸資金大舉流入樓市,如今傳出收緊信貸和二套房貸的信號,這些“流動性”便抽離樓市。至于拐點一說,唯當笑料而已。(李龍)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