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房產(chǎn)新聞 |
2007年,房價上漲迅猛,那年地價的漲幅也十分驚人。
2008年,土地市場陷入困境,頻頻流標,地價驟跌引起了關注。
2008年底,土地一下子成了燙手山芋,一時間退地潮暗流涌動。
2007年,《金樓市》探訪2005年-2006年期間誕生的六大“地王”。
2009年,新“地王”此起彼伏,《金樓市》提出了冷思考。
黃金歲月
2001年9月18日 萬科以1.855億拿下水西門二道埂子地塊,這是南京首次面向全國招標的地塊。
2002年12月27日 南京當時最大一塊上市拍賣土地——聚寶山地塊創(chuàng)出9.11億的高價,史稱南京樓市“9·11”。
2003年7月7日 下關寶善地塊以18億底價被福建世茂集團拿下,開始了規(guī)模浩大、任務艱巨的拆遷。
2003年11月 順馳、萬科、萬達、中海分別在河西新城區(qū)奧體板塊前后拿地,使新城地價從此前的協(xié)議80萬元/畝一下上升到200多萬元/畝,奠定了新城房價5000元/平方米的堅實基礎。
2004年11月16日 經(jīng)歷了掛牌后無人問津的南汽地王拆分成兩塊再出讓,最終高價成交,催生了后來的鼓北高價區(qū)。
此后,鐵管巷“地王”收回再賣、雅居樂造就城南“地王”、萬科出手江寧,到最新保利、華潤在河西的天價地塊,南京進入“地王”頻出的年代。隨之而來的爭論是,究竟地價推高了房價,還是房價帶高了地價?《金樓市》見證南京土地市場誕生成長的同時,回眸“歷代地王”總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這些“心得”或許未來同樣指引樓市前行的方向。
十年回顧
萬科開創(chuàng)南京土地拍賣史
“1.855億第一次!1.855億第二次!”拍賣現(xiàn)場鴉雀無聲。“1.855億第三次!”拍賣官一錘定音。
2001年9月18日,南京萬科房地產(chǎn)發(fā)展公司以超出底價近2600萬元的高價買下南京首次面向全國招標的二道埂子地塊。它也許并不是南京第一幅招拍掛的土地,但無疑是最具標志性的一幅。
因為2000年3月1日,南京才開始實行經(jīng)營性用地招拍掛制度,2002年12月,南京市停止“以地補路”地塊的協(xié)議出讓,經(jīng)營性用地的公開出讓全面實行。
為什么是1.855億?當時招標該地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徹底改變該片區(qū)的面貌,當年水西門大街改造資金需要平衡;而逢雨便澇的二道埂子地塊狹長西曬,人文環(huán)境更是不值一提,能由萬科來拿地開發(fā),徹底改造這一棚戶區(qū),萬科本身也被寄予厚望。
黯然的南京樓市“9·11”
當年最貴的地賣出了最便宜的房,還有一塊至今荒在那里沒有開發(fā),這就是江蘇陽光的聚寶山地塊,2002年末,在那個樓市房價還沒有大幅抬升的年代,該地塊就創(chuàng)造了南京樓市“9·11”。
當年的這場拍賣會經(jīng)過64輪的拉鋸戰(zhàn),聚寶山地塊被江蘇陽光以9.11億元的價格“吞”下,比6.5億的底價高出了約2.6億元,此舉創(chuàng)下了當時南京土地拍賣史上的最高價。
而兩個競爭對手也是極具代表性:棲霞建設,南京本土最大的開發(fā)商。以城東開發(fā)起家的棲霞建設自然深知這一地塊的特性與價值;江蘇陽光,一個以紡織起家的外行,七年前就有如此敏銳目光,它的到來或許已經(jīng)預示著其他外行企業(yè)的入侵。
當年棲霞建設最終退出爭奪,記者采訪時棲霞方表示:江蘇陽光對這塊地、對南京不夠了解,價格過于冒進。現(xiàn)在的事實或許還真驗證了這一點,其一期開發(fā)的公寓由于交通位置尷尬,小區(qū)外立面、戶型無特色等原因,比更遠的仙林樓盤還便宜1000-2000元/平方米;而二期別墅,更是在3年前傳出曾想轉讓的消息,可最終沒能成交,至今空著。不過從一個外行企業(yè)謀利的角度來說陽光也許并不虧本。
綠地曲線拿下商務“地王”
2003年5月,編號為2003G11的鼓樓西北角地塊以底價3.8億元被南京國資集團拿下,這一核心位置的地塊被譽為南京商業(yè)辦公“地王”。
同年年末,該地塊傳出消息,南京國資集團將和上海綠地集團合作開發(fā)該項目,建成南京第一高樓。
不直接參加拍賣以避免高價,這也許可以視為綠地的一次“曲線拿地”,不過當年不能令人忽視的現(xiàn)實是:南京商務辦公樓和住宅價格倒掛,同是新街口的地段,住宅單價過萬,商務樓反而還要低1000元/平方米,這或許是當年綠地謹慎拿地的原因之一。
寶善地塊拉開下關開發(fā)序幕
2003年7月7日,以18億元的驚人底價“雄居”南京當時歷次出讓地塊底價之首的寶善地塊,在十分“冷清”的氣氛中,被福建世茂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僅以底價拿走。
隨后的幾年,巨大的拆遷量和非凡的拆遷難度不時引起關注。然而時至今日,其2萬元/平方米的房價已讓人感到:當年地賣便宜了!18億?頂多也就夠買其中的一期土地罷了,長達5-8年的開發(fā)期,足以讓這塊地增值到2-3倍以上。
不過當年為什么無人與世茂競爭?因為地塊太大了!為什么要劃這么大的地呢?因為當年下關的濱江價值還不為眾多房地產(chǎn)公司所認同。究竟是世茂開啟了下關的開發(fā)、抬升其整體價值,還是下關成就了世茂,讓其擁有了超乎尋常的豐厚利潤?這個“地王”賣得值不值?這也許才是如今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