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海外版)3月26日發(fā)表題為《地中海聯盟計劃矛盾重重》的社論說,由法國總統(tǒng)薩爾科奇倡議的“地中海聯盟”計劃,終于在歐盟春季首腦會議正式通過。有謂計劃比薩爾科奇當初的構想大幅縮水,但政治貴乎妥協,此計劃亦為妥協之下的產物,未足為奇,相信亦未足為薩爾科奇所慮。不管怎樣,計劃若能最終實現,歐盟的影響力勢將擴大,在中、近東以至非洲凸現新的國際形勢。然而問題在于,計劃所牽涉的地域國家以至政治生態(tài)均存在盤根錯節(jié)的復雜性,要實現計劃將須先行克服重重矛盾。
社論摘錄如下:
根據計劃,地中海聯盟將包括廿七個歐盟成員國和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土耳其等十二個地中海國家。地中海聯盟未來將設置雙重領導機構,分別由歐盟和非歐盟成員國出任為期兩年的聯盟主席,并定期舉行首腦會議。
從歐盟外部來看,地中海聯盟所涵蓋的地中海沿岸國家之中,阿拉伯及回教國家和以色列之間存在由來已久的矛盾,水火不容,調和談何容易。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則因西撒哈拉地區(qū)問題封鎖國界達十多年。將這些國家納入同一聯盟之內相信難度不大,但要將這聯盟機器順利開動將大費周張。
此外,土耳其問題也增加矛盾的復雜性。土耳其本身雖為地中海國家,但卻一力反對地中海聯盟計劃,理由是法國一直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但卻招引它參加地中海聯盟。土耳其視之為法國的詭計,故今后吸納土耳其的政治討價還價料必甚為艱巨。而另一方面,最早支持聯盟計劃的突尼斯和利比亞暫時都被摒于計劃之外。不管這是否出于歐盟的政治考慮,若聯盟計劃最終將兩國孤立的話,對聯盟本身庶非好事。
那壁廂聯盟計劃亦引起歐盟強鄰的皺眉:俄羅斯認為歐盟不單可憑借聯盟拉攏擁有豐富天然氣等能源的國家,同時歐盟亦可藉此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可謂一石二鳥。
歐盟內部而言,由于薩爾科奇最初構思的聯盟計劃只限包括法國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十六個南歐、北非和部分中東國家和地區(qū),并未包括德國、英國、波蘭以至瑞典等中北歐國家,法國一度被批評搞小圈子甚至被指分裂歐盟。經過妥協之后歐盟各成員國盡管已達成一項新計劃,但歐盟內部存在不同的利益集體,每每同床異夢,對聯盟的發(fā)展方向自亦想法各異。
事實上法國就被指如此熱衷促成地中海聯盟的其中一大目的,無非欲藉歐盟的支持向阿拉伯國家拓展法國的核工業(yè)市場,例如向利比亞出售更多核電站。薩爾科奇去年夏天訪問利比亞,正為此搭橋牽線。
盡管這種看法不無一定道理,但事實上這種經濟南進的意圖也是歐盟愿意建立地中海聯盟的動力,并不局限于法國。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建立聯盟自有利于獲得這些國家的能源。同時,歐盟與部分地中海沿岸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聯盟亦有利歐盟加強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由于北非沿岸的多數地中海國家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屢受地區(qū)沖突和恐怖活動等不安定因素的困擾,而主要來自北非地區(qū)的非法移民問題已威脅到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的社會穩(wěn)定。歐盟希冀透過聯盟可更有效處理這些問題,以利于穩(wěn)定歐盟周邊環(huán)境的需要。此外,歐盟還可通過地中海聯盟發(fā)揮對地中海地區(qū)以至非洲北部的政治影響力,長遠而言甚至逐步擴及整個非洲大陸。
地中海聯盟已定于七月十三日在巴黎啟動,歐盟委員會只有不足四個月時間擬訂具體計劃建議。啟動翌日即為法國國慶節(jié),薩爾科奇能否在此大日子如愿以償還是夢想胎死腹中,大可拭目以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