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配殿 塑像為太極真人杜沖、太清真人宋倫、太和真人尹軌、海上仙人安期生、龍喬真人寧封子、通玄真人文子、洞靈真人亢全子、麻衣子李和、王方平、司馬承禎、容成公、鬼谷子、魏伯陽、河上公。這十四位神仙,神通廣大,能驅(qū)虎豹、變幻體、治瘟疫、施大雨、管生死、喜煉丹。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山西大旱,介休道會司率百姓上綿山祈雨。眾人返至龍頭寺時,忽然雷聲大作,繼而大雨傾盆。一道閃電之后,天空中隱現(xiàn)出十四位神仙身影,道會司立即率眾跪拜。大雨一直下了兩天兩夜,旱象解除,百姓歡欣。后在道會司倡導下,百姓捐資建殿,為十四位神仙塑像。
水母娘娘殿 水母為道教民間之神。綿山水濤溝有一股泉水,澗流湍激,溪深水豪。另有石乳泉,距地面二十米處有數(shù)十余處石乳,上面苔蘚茸結(jié),泉水滴瀝,集于石池,清澈見底。此外,綿山還有龍池、一斗泉、寶月泉等。這些泉水都是太上老君所賜,并指派一女神專管,百姓稱她為水母娘娘。一年,綿山一帶大旱,石桐水瀕臨斷流,百姓祈禱求水。水母娘娘將隨身攜帶的圣瓶之水灑下,旱情解除。后百姓建水母娘娘殿祀之。
天蓬、天猷殿 西漢謀士張良于漢高祖六年(前201)上綿山修行,忽有三只惡虎竄出,危急關(guān)頭,恰逢巡游的二郎神帶天蓬、天猷及愛犬趕到,遂命愛犬下界降服。張良為感二郎神、天蓬、天猷及愛犬之恩,在后山塑神犬鎮(zhèn)守綿山,在天橋塑二郎神、天蓬、天猷之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