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在核問題上步步緊逼,以硬碰硬,但不一定會對抗到底
朝鮮本月5日發(fā)射了“銀河2號”火箭。此后,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于14日發(fā)表了一項譴責朝鮮的主席聲明。對此,朝鮮不僅立即宣布退出六方會談,而且宣布驅逐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美國派駐朝鮮寧邊的核查人員,并拆除了核設施上的封印。朝鮮一系列強硬舉動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考慮。
想把美國拉入雙邊談判
朝鮮此次的連鎖行動,主要針對的仍然是美國,其目的是希望迫使奧巴馬政府把朝鮮問題放在首位,認真坐下來和朝鮮進行一對一接觸。
朝鮮當初指望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將會一改布什政府強硬對待朝鮮的政策,恢復朝美雙邊對話。但是,遭遇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的奧巴馬政府并沒有滿足朝鮮的要求,而是把精力放在解決國內經(jīng)濟、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問題上。于是,朝鮮認為,不得不分階段“制造半島緊張局勢”,迫使美國關注朝鮮,加快朝鮮問題的解決進程。
有分析認為,朝鮮迫使美國關注朝鮮的目的,是想以平起平坐的對手資格與美國舉行雙邊對話。朝鮮認為,朝鮮核問題、導彈問題等從根本上說是美朝雙邊問題,這些問題很難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與美國進行“一攬子交易”。朝鮮希望和美國交易的主要內容包括:朝鮮在無核化和在導彈的研制、部署、出口方面作出讓步,而美國需要以解除經(jīng)濟制裁、外交關系正常化和簽署和平協(xié)定作為交換。
從目前來看,美國暫時可能不會同朝鮮進行直接談判。但是,奧巴馬也不會像布什政府那樣一味采取強硬政策。也就是說,美國可能會在經(jīng)過一段冷卻期之后,尋找時機同朝鮮開展雙邊對話,但同時會強調六方會談的重要性。
步步緊逼的“邊緣戰(zhàn)術”
朝鮮現(xiàn)在采取的是步步緊逼的“邊緣戰(zhàn)術”。也就是說,朝鮮有意不一步到位,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并且將每一步的時間拖長,給對方充分的思考時間,朝鮮再根據(jù)對方的反應繼續(xù)調整節(jié)奏。朝鮮通過這種分階段的方式從美國等方面獲得經(jīng)濟補償。如果達不到目的,朝鮮就將一步一步提升威脅態(tài)勢。
這種方式是朝鮮慣用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1993年初,朝鮮曾采取同樣的戰(zhàn)術,步步緊逼,最后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當時剛剛上任不久的克林頓政府最后不得不低下頭來,派前總統(tǒng)卡特前往朝鮮摸底,美朝最終在日內瓦達成了補償朝鮮的《核框架協(xié)議》。
2005年2月,朝鮮也曾宣布擁有核武器,并宣布無限期退出六方會談。朝鮮接著于3月份撕毀了美朝在柏林會談中達成的凍結導彈發(fā)射計劃的協(xié)議,5月份宣布提取8000個廢燃料棒的工作完成。在各國的奔走斡旋下,朝鮮于同年7月重返六方會談。
后續(xù)措施可能繼續(xù)升級
很顯然,朝鮮此次發(fā)射火箭,也是在按計劃推行這個戰(zhàn)術。朝鮮今后還有可能采取后續(xù)措施,使危機局勢升級:停止寧邊核反應堆去功能化工作,開始按原狀恢復核設施,停止提取廢燃料棒;按原狀恢復已經(jīng)完成去功能化工作的核反應堆和后處理設施;對燃料棒進行后處理。在此過程中,朝鮮可能會進行與核有關的其他行動,如自主建設輕水反應堆,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等。
此外,朝鮮可能將針對韓國制造半島緊張局勢,迫使美國出面解決朝鮮問題。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4月18日再次警告韓國,“絕對不要忘了首爾離南北軍事分界線只有50公里”。朝鮮的意思是,朝鮮部署在軍事分界線一帶的遠程大炮可以將首爾變成“火!。
不過,外界分析,朝鮮很難真的走到動用武力或者對燃料棒進行后處理這一步。因為朝鮮的目的是獲得經(jīng)濟政治好處,而動用武力意味著局勢失去控制,通過后處理措施進一步生產钚,則意味著至今為止取得的無核化進程“完全崩潰”,這將給美朝雙方都帶來沉重負擔。也就是說,美朝遲早都會回到談判桌前。 (詹德斌/作者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新聞分析 / ANALYSIS
戰(zhàn)術能否成功 取決美方態(tài)度
朝鮮頻頻使用“邊緣戰(zhàn)術”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這種戰(zhàn)術的效果非常明顯。因為從前幾次的美朝博弈中,朝鮮均通過這種辦法迫使美國走到雙邊談判桌前,并且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其次,對實力相對弱小的朝鮮來說,同美國對峙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如果沒有核武器和導彈作為威懾手段,并且步步為營地靈活使用,朝鮮就不可能迫使美國乖乖地坐到一起談判。
當然,朝鮮的這種戰(zhàn)術能否取得成功,仍然取決于美國是否有解決朝鮮問題的意志,或者說是否將朝鮮的這種做法視為緊迫的威脅。如果美國認為朝鮮問題的重點已經(jīng)不是阻止其擁有核武器,而是阻止其使用和擴散核武器;如果美國認為,朝鮮恢復去功能化核設施也需要半年到1年的時間,那么情況也就沒有那么緊迫了。(詹德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