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干部身份,沒有親戚熟人,甚至不知道要報考的城市具體位置,卻在這次四川面向全國統(tǒng)籌公選縣處級干部考試中,被錄取為自貢市衛(wèi)生局副局長!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是一次真正的陽光公選!
說這話的,是曾被其他省公選拒之門外的湖南長沙某民營高校員工陳張銘。四川省剛結束的全國統(tǒng)籌公選縣處級干部,歷時3個月,吸引了來自全國25個省區(qū)市的2300多名應考者,最終55人勝出。這2300多人,來自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不同階層,既有官也有民,陳張銘就是其中沒有公務員身份的“布衣”之一。
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川告訴記者,完善公開選拔、任用干部機制,既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關鍵。四川省委把全省18個市、州的55個縣處級領導干部職位拿出來,面向全國進行統(tǒng)籌公選,這樣大范圍、大視野選拔縣處級干部,在四川還是首次嘗試,社會反響極為強烈。
據四川省委組織部介紹,這次全國統(tǒng)籌公選有幾大亮點,與以往各個地市零敲碎打、各自為政不同,“統(tǒng)一公告、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程序、統(tǒng)一結果公告”。同時,為杜絕公選干部高分低能問題,還首次采取了“3+2”模式,既注重基本知識、技能、應變能力和政策法規(guī)掌握運用能力,也強調個人品行與群眾公認度。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公選以干部選拔中長期作祟的體制性障礙作為突破口,始終堅持“三個打破”,即“打破地域限制、打破身份限制、打破資歷限制”,不管是官是民、不論省內省外、不限職銜高低,只要符合干部任用基本條件,工作經歷3至5年,即可跨地域、跨級職、跨身份報考。這種“低門檻進、嚴標準選”的辦法,更有利于各類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在這種寬厚的人才觀感召下,四川公選公告一經公布,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就達4萬多個,網上公告點擊率超過30萬次,上至中央和國家機關,下至鄉(xiāng)村廠礦及民營團體,報考者絡繹不絕。報名人數最多的職位,招考比例超過1∶200,不少職位比例超過1∶80。
這次全國公選,也在四川當地引起反響。宜賓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說,以往公選干部受“門檻高、響應少、成本多、時間長、視野窄、質量差”等問題困擾,尤其是科技干部選拔,年齡、學歷、專業(yè)限制很多,導致某些職位因達不到開考比例而流產,有的職位由于報考人數過少,只能在“矮子中選高人”。宜賓2002年以來的歷次公選,平均每個職位報考人數僅為8.9人,而這次統(tǒng)籌公選,平均每個職位報考人數達到33人,最高達200人。
“全國統(tǒng)籌公選,展示了可貴的創(chuàng)新勇氣!”四川大學一位教師告訴記者,自古選人靠伯樂,實質是少數人在少數中選,即便陽光燦爛,也有照不到的地方;統(tǒng)籌公選打破壁壘,則是讓多數人在多數中選,用制度保障“不拘一格降人才”。(鄭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