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十四時二十八分至三十分,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整整七天后的“非常三分鐘”,注定將被歷史書寫和銘記。短暫樸素的國殤儀式,是對數(shù)萬罹難亡靈人同此心的哀悼,也是對芻蕘布衣生命價值前所未有的張揚!胺浅H昼姟焙,受傷的中國已在大災難和大悲情中再度出發(fā)!中國新聞社今天推出特別策劃《聚焦國之殤》和《中國再出發(fā)》,力爭全方位呈現(xiàn)這“非常三分鐘”的國之殤痛,探求因這七天而改變的中國,為歷史留下檔案。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電 題:中國再出發(fā)之一: 對生命的尊重成為中國價值判斷支撐
中新社記者 翁陽
當歷史的時針指向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十四時二十八分零秒的那一刻,新中國乃至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殤默哀一幕宣告開始。
言其“空前”,不僅是指包括十三億中國國民,無數(shù)海外炎黃子孫甚至一些外國民眾的哀悼規(guī)模,更為重要的是,默哀對象是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數(shù)萬普通民眾。對此,媒體“國旗降下,人性的旗幟高揚”的分析評論,堪稱點睛之筆。
回顧中國過往的歷史,“君臣父子”為核心的綱常體系,長期居于社會倫理道德主導地位,個體尊嚴與生命價值故黯然無光并屢遭打壓。因被“民貴君輕”學說激怒,明太祖朱元璋不顧天下儒生反對,力刪《孟子》之事即為一樁明證。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普通民眾不僅在尊嚴層面一躍成為社會主人,還有《憲法》之于公民在法律面前諸項平等權(quán)力之宣誓,近年來,關(guān)乎包括人權(quán)、私產(chǎn)等領域的保障舉措更是進展迅速。
然而,千百年來形成的沉厚歷史積習卻非一日之寒。
面對汶川震后舉國上下的巨大哀慟,中央政府迅即做出舉國哀悼的決定,通過最高規(guī)格的告慰儀式紓解國民胸中的難以釋懷,這既是“以人為本”執(zhí)政理念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定實踐,也是在樹立個體生命價值觀的強化之舉。
有觀察家指出,通過災后電視、網(wǎng)路、報紙各類媒體相關(guān)報道可以清楚看到,具有普世意義的人道主義,在這次救災過程中被空前突出,而這也得到世界各方輿論的廣泛積極評價。
無論是胡、溫等政府高層在救災一線以不容置疑的語氣發(fā)出的“救人”命令,抑或社會方方面面充滿勇氣、愛心,無私精神,不言放棄的生命救援,還包括那些痛失親朋好友以及頑強自救者的場景再現(xiàn),皆令世人在感同身受、唏噓落淚的同時,體認到生命的寶貴價值與無上尊嚴。
作為這種潛在積極影響的典型表現(xiàn),以往常被冠以自私、不羈、缺少社會責任感等特征的中國“八0后”一代竟超乎預料,與三十二年前唐山大地震親歷者并肩作戰(zhàn),成為此次抗震救災志愿者主力軍之一。
今天舉行的樸素默哀儀式,盡管只有三分鐘,但卻是一場直指億萬人心的深刻洗禮,并注定因其“空前”但非“絕后”的象征意義而被歷史所書寫,被國民所銘記。
理解了生命,也就懂得了生活。如果說曾經(jīng)迷惘的中國價值體系現(xiàn)在正被一種難以言說的強大精神力量重塑并優(yōu)化,而對于生命尊嚴的價值判斷必將與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一道,成為中國未來價值體系同等并重的支撐巨擎。
在這一刻,背負災難、眼噙淚水的中國,已經(jīng)過普世價值的洗禮,擎起人道主義大旗,再度出發(fā)!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