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電 題:八O后志愿救援者七天的蛻變
中新社記者 杜燕
從四川駕車趕回京、扒口飯已是晚上十點多了,連去災區(qū)幾天都不記得的十九歲小伙子華洋沒睡個懶覺,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去找無線電發(fā)燒友了。
原來,定于二十一日全部返京的隊友中,還有七人仍留在災區(qū)接應北京醫(yī)療志愿者救援隊伍。華洋要去找發(fā)燒友們總結救災經驗,希望給戰(zhàn)斗在災區(qū)的同行提供隨時“呼叫”。
由十六名北京操作者俱樂部成員組成的應急通訊搶險隊伍,是第一支到達四川災區(qū)的省外志愿者救援隊,華洋是其中最小一員。
十四日下午,華洋給家人打電話讓幫忙收拾衣物,他要去災區(qū)!皳乃,但沒攔他!比A媽媽說,希望八十年代生、沒經歷過什么大事的兒子,有一次人生最好的體驗。
華洋沒有讓家人失望。
經過二十六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抵達成都后,他和隊友們在成都紅十字會“領”到了第一個任務:盡快探明成都通往青川縣姚渡鎮(zhèn)的道路,以便救災物資順利到達。
十六日一大早,十六人分成了兩組出發(fā)了。華洋被分在了第一小組。途中,余震不斷、石頭從山上不斷滾落,華洋坐在車里相當恐懼。車子行至一個村莊時,被一位口感舌燥、滿臉疲倦的老人爬到車前擋住了,“我要喝水”。華洋第一個跳下車子扶住老人,他止不住自己的淚水。
看著倒塌的房屋和在村口小學里飄揚的五星紅旗,他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快探路,讓物資到災區(qū)。
此時,他們已經試探了三四條路了。
有時眼看前方已沒路了,但二米左右寬的山路讓車子無法掉頭。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xù)前行。他們只能下車清理途中石塊等。最終,他們不得已選擇繞道陜西境內再迂回至姚度鎮(zhèn),把物資運輸車領到目的地。
帶隊趙培峰不住地夸獎這位年僅十九歲的隊友總是沖在第一線,和同車的三個隊員要把斷路的原因和現狀及時匯報給后方的隊友們,以便分析前行的可能性,讓物資運輸車少耽誤時間。
只是,當上級通知他們要結束任務返京時,年輕的華洋就是不打點行李。父親打來電話,希望他聽從調度;好友打來電話,希望他服從安排。
為什么不愿回到舒適的家?
回來后就一直沉默不語的華洋淡淡一句: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自己留在四川還能再做些什么,哪怕就是搬搬救援物資箱。
但知道現在災區(qū)物資、安置住宿都很緊張,所以,他聽從勸告返京了。
華洋說,在成都紅十字會門口,每天有上千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隨時待命。他感動了:之前從未想到玩玩兒的東西能發(fā)揮作用;也從未如此強烈感受過人心向善的力量和團結的力量,但在災區(qū)的幾天,看到了太多的悲劇,感受了太多的感動,見證了太多的奇跡。
“開始想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了,”華洋說道,“如果有機會,一定再去!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