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首屆“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閉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等來自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10多位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中新社發(fā) 廖文靜 攝
|
4月22日,首屆“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閉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等來自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10多位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中新社發(fā) 廖文靜 攝
|
中新網(wǎng)6月11日電 美國《僑報》6月10日發(fā)表宗鷹撰寫的評論文章說,“以人為本”其實是中國的人權觀概括表達,也是中國的立國施政的宗旨。民眾生死存亡是人權之首。生命不存,人權落空。一向標榜西式人權而無視、蔑視中國人權建立、發(fā)展和實施的西方政客、傳媒和輿論,在中國這場空前的舉世無雙的“以人為本”的抗震救災壯舉中,終于有所驚醒。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與西方都關注人權,但關注的重點有不同。西方把個人人權置于集體人權之上,而中國力求把個人人權與集體人權結合起來,在保障集體人權的前提下保障個人人權。這就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有范圍”的民主自由。人們歷來哀嘆中國人一盤散沙,而今又驚見中國空前團結。應恰當處理群體人權和個人人權的關系,結合就要有必需的集中,集中就限制了不當?shù)膫人自由人權,尊重合理的個體自由人權。
此次抗震救災,中國政府從中央到軍隊以至地方政府,都做出了最快速的反應、最大限度的動員、最高效率的協(xié)調(diào),正體現(xiàn)了在民主基礎上的較高度的集中的優(yōu)勢。
首先,“以人為本”凸顯,政府始終把民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正如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所說,“中國政府領導層,胡錦濤和溫家寶第一時間深入災區(qū)指揮救援工作,視民如子的情懷,應該說,沒有幾個其他國家領袖能像他們這樣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的”。這正是理念性的差別,制度性的差別。
其次,群體的力量救助個體生命。如果一味強調(diào)個人利益、個人人權,而沒有必要的集權,國家哪來力量和速度?受災民眾深感,“個體難抗災,有國才有家”。集中,對個人利益?zhèn)體人權必有限制,但又從根本上保證了個人利益、個人人權。俄羅斯新聞社說得好:“一個總理能在兩小時就飛赴災區(qū)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十萬救援人員的國家,一個企業(yè)和私人捐款達到數(shù)百億的國家,一個因爭相獻血、自愿搶救傷員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在發(fā)展中的“民主國家”和發(fā)達了的“民主國家”,個人利益、個體人權絕對化,決不能與之相比擬。
“制度優(yōu)勢”首先體現(xiàn)在“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措施。感動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從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在面臨災難時所顯現(xiàn)的以一個巨大無比的“人”字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香港《南華早報》評論大體上點到了要處,“生命無貴賤是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標志”,四川大地震救援為“以人為本”這個口號注入了靈魂,同時也凸顯了中共“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正是因為對人的價值的重視,西方人看到,曾被他們指責為“不尊重人權、不自由而冷漠”的中國,是如何迅速反應,為每一個生命而竭盡全力。
“以人為本”其實是中國的人權觀概括表達,也是中國的立國施政的宗旨。民眾生死存亡是人權之首。生命不存,人權落空。一向標榜西式人權而無視、蔑視中國人權建立、發(fā)展和實施的西方政客、傳媒和輿論,在中國這場空前的舉世無雙的“以人為本”的壯舉中,終于有所驚醒。在西藏問題中曾扮演不光彩角色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述,“連批評中國最嚴厲的人權組織也承認中共的反應令人印象深刻”。這歸因于“地震揭示中國柔和的一面”。西班牙《世界報》述評,“為了挽救同胞們的生命,他們不吃飯,不睡覺,一周來一直戰(zhàn)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線。正是這些志愿者、戰(zhàn)士和救援人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把這個已經(jīng)無數(shù)次遭受過外來入侵和各種災難的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從廢墟中拯救過來。
中國因為這次牽動人心的救災,因為這次救災中表現(xiàn)的人道主義光芒、勇敢與毅力而贏得了世界的尊敬。顯然已是許多西方傳媒輿論的同感和共識。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贊肯中國制度優(yōu)勢中,世界普遍對中國共產(chǎn)黨有了新的認識。《芝加哥論壇報》、英國《觀察家報》都有同感,“中國對此次地震的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反應正在改變?nèi)澜鐚χ袊伯a(chǎn)黨的看法”。英國《每日電訊報》則贊揚說,“世界正在更多地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而且共產(chǎn)黨在中國越來越成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