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串場14:
2008年,我對“神七”載人航天飛行的采訪中,不斷地接觸到“歸零”、“雙想”這樣的詞匯,從決策者、領導者到每一個具體的崗位操作者,強烈的質量意識已經(jīng)在航天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正因為這樣,中國航天從1997年開始再沒有出現(xiàn)過發(fā)射失敗的質量問題,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到2008年的“神舟7號”,中國的載人航天也進展得十分順利。但上世紀90年代初,對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要不要上馬,卻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劉紀原是當時主要的倡導者之一。
記者:您為什么對于載人航天這件事情,有這么迫切的心情?
劉紀原:我當時認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要用新的工作來帶動。因為從運載火箭、一般的衛(wèi)星來講,這些技術雖然不是很成熟,但基本上我們已經(jīng)趟出個門路來了。那么,今后你要想更好地帶動航天技術的發(fā)展,應該有個大的工程。用載人也好,航天飛機也好,是一種帶動,很好的一種工程途徑,這是一個原因。再一個原因就是說,要想培養(yǎng)年輕人,沒有工程,人員是培養(yǎng)不出來的。你空在那鍛煉年輕人是不行的,所以,你必須通過實踐,把這些年輕人帶動起來。第三,航天歷來都是各個高新技術的綜合反映。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記者:對這個重大問題,在立項之前有幾種看法,有沒有爭論?
劉紀原:爭論主要是集中在(兩方面),一個就是我們國家,像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技術、經(jīng)濟、時機成熟不成熟。第二個就是說,究竟走什么途徑,是搞載人飛船,還是搞航天飛機,還是搞其它形式。這個爭論的分歧也比較大。
記者:當時這個重大的問題是誰做的策劃?
劉紀原:我認為是兩個地方在做研究。一個就是原來863,有專家組,組織了一幫專家,在反復論證究竟怎么搞?其次,我認為,我們作為航天工業(yè)部,有責任有義務開展這個論證。所以我們黨組同意組織論證小組,我是組長,還有兩個副組長,專門找了一幫人,集中起來論證,同時有我們當時的一院、五院、八院幾個單位,自己做方案。你認為,要搞個什么,比如說一院,你的運載火箭怎么搞,五院你的飛船怎么搞,都在論證,論證完了以后,我們再匯總,然后再和863的專家組來溝通。溝通完了以后,大家得出來的認識一致。
董倩串場15:
眾所周知,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也被稱為“921工程”,之所以會以 “921”命名,是因為1992年的9月21號,在中南海舉行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命運。
記者: 1992年9月21號那次重要的常委會,您有沒有去參加。
劉紀原:我列席了,我和林部長代表航天列席的,還有國防科工委的丁衡高和沈榮駿。后來把宋健同志也請去了。
記者:當時通知您去參加這個會的時候,您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會嗎?要決定什么重要的事情?
劉紀原:知道,就是要決策這個究竟上不上。我估計肯定會上,因為李鵬的幾次中央專委會都已經(jīng)一步一步把關通過了,而且整個這個工程,是非?茖W民主的。每一步的論證,都是經(jīng)過充分論證、充分的實踐最后一步一步走下來的。所以,你說從1992年開始,到上天,到現(xiàn)在的神七飛行,每一次都是圓滿成功,這和我們在研制過程中,嚴格按照科學民主,發(fā)揚民主,嚴格把關一步步走下來,非常有關系。
記者:那次會議給您留下的印象深嗎?
劉紀原:留下印象就是常委們,中央政治局態(tài)度非常堅決。要搞,要蒙著腦袋干,不要講。如果經(jīng)濟有困難,中央的決心很大,動用國庫都要來支持這個事情。
董倩串場16: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08年9月28日,神舟飛船經(jīng)歷了七次啟程和返航,每一次,我們的心情都激動不已,而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倡導者和第一任副總指揮,劉紀原次次都是魂牽夢繞。他和航天人一起屏住呼吸,一起承受劇烈的心跳,一起歡呼慶賀勝利。
記者:神七發(fā)射,回歸你是在什么地方看的?
劉紀原:電視。
記者:您看的心情,跟我們普通外人看,恐怕不會一樣吧?
劉紀原:當然了,我想外面人看熱鬧的多。因為終究參與過這個活動的人,心里面擔心還是有,特別是第一次出艙活動,還是比較緊張的。
記者:從神舟系列開始,每一次往前走的這一步一步,你會不會想起來,自己為這條路,一開始奠基鋪路時候,做的那些事情?
劉紀原:就我剛才講的,除了上面以外,我認為科學民主起了很大作用。就是你論證這個東西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然后每個階段,你要有嚴格的質量把關措施,那么你這樣的話,你就可以一步步走過來。而且,我認為這個步子,比國外的步子邁得要大。因為一個人上去,馬上接著就是兩個人,三個人。這個步子是邁得很大的,而且是很穩(wěn)健的。
記者:您有時候會不會想起來,就是在1986年的時候,我們跟休斯公司,第一次談判拿了一張紙,就去談,那種當時的那種倉促上陣的樣子,很今天我們可以很鎮(zhèn)定的,很大氣的談未來航天發(fā)展的時候,這十幾年走了一條什么樣的路?
劉紀原:一個就是改革開放以后,大的環(huán)境對我們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轉變,如何適應這樣快速的發(fā)展,影響非常大。第二個就是航天歷來都是要走自己的路,國外的經(jīng)驗需要借鑒,就是聶老總也開始講的,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但是,你必須要自力更生,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一步步走下來,基本上是這么一套路走下來。而且每一步,我認為還是走得比較扎實的。所以你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我們這條路走得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家也好,國際上也好,這個高新技術,現(xiàn)在這么迅猛發(fā)展,我們要繼續(xù)在這個領域里面,在當今高科技迅速發(fā)展的情況下,走出我們自己的特色來,我認為我們這里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自己走過來的話,和國際上的路差不多,一個大的工程項目,從構思到設計到實現(xiàn),大概要二十年左右。我們自己也是這樣,那么,你現(xiàn)在要想瞄準二三十年以后,你現(xiàn)在就得起步,否則你還是跟不上。
董倩串場17:
不論對于我,還是對于我的采訪對象劉紀原來說,改革開放30年都是一段漫長的個人記憶,可對于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改革來說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在我的訪問中,退休了的劉紀原又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30年,并且寄語航天人從現(xiàn)在就要開始起步。我從中讀到了一位曾親身參與中國航天事業(yè)改革的決策者心中殷切的希望,而我也相信,隨著“長征火箭商業(yè)發(fā)射”、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項目的成功,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將在改革者關注的目光中繼續(xù)向前。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