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至2009年,50年來,民主改革后的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民主改革改變了百萬農奴的命運。此間,藏族氣象人才隊伍也如沐春風,不斷發(fā)展壯大。1959年,藏族氣象科技工作者僅有9人,占西藏整個氣象隊伍的5.4%,他們所從事的只是輔助性的工作。50年后的今天,藏族氣象科技工作者已達689人,占西藏整個氣象隊伍的67%。
3月28日就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讓我們沿著歲月留下的足跡,踏上藏族氣象人才隊伍發(fā)展壯大之路——
1950年至1956年,西藏氣象部門的氣象人員一部分屬十八軍配編進藏,一部分是氣象院校和西南空軍司令部氣象處培訓的專業(yè)人員。他們中基本都是漢族氣象工作者。
1956年至1969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長春氣象學校、北京氣象?茖W校、成都氣象學校的畢業(yè)生進藏充實了西藏氣象隊伍,但這遠遠不能滿足西藏氣象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
要發(fā)展雪域高原的氣象事業(yè),光靠進藏的漢族是不可能完成的,怎么辦?當時的氣象管理者也為此絞盡腦汁,最后得出的結論其實很簡單——培養(yǎng)藏族氣象科技工作者。不過,他們雖然熟悉當?shù)氐沫h(huán)境,適應當?shù)氐臍夂,但由于他們從小未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要讓藏族同胞成長起來,成為氣象工作的中堅力量,難度很大。
但這是一項歷史使命,再難也要完成。于是,培養(yǎng)藏族氣象科技工作者的帷幕就此拉開。
1970年起,在中央氣象局的支持和幫助下,西藏氣象部門以招干形式就地開辦了兩期氣象專業(yè)短訓班,培養(yǎng)了163名測報、通信業(yè)務人員。這些人員走上氣象工作崗位,有效緩解了西藏氣象人才匱乏的局面,但仍然不能滿足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從1973年開始,西藏氣象部門采取區(qū)外定向招生、區(qū)內招生送內地辦班、就地招干培訓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氣象人才。
1981年,春風吹到了雪域高原。在中央氣象局的努力下,國務院辦公廳批準了《關于鞏固西藏工作的請示報告》,這個報告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從這一刻起,南京氣象學院和蘭州氣象學校等院校紛紛創(chuàng)辦西藏民族班,培養(yǎng)了大量藏族氣象人才。
1988年8月,國家氣象局在拉薩召開了全國氣象部門教育援藏工作會議,確定了在內地氣象院校以舉辦“西藏班”的形式,重點培養(yǎng)西藏區(qū)內少數(shù)民族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方案。藏族氣象人才隊伍因此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博士、碩士、學士等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
在中央的關心和院校的支持下,西藏自治區(qū)氣象局也始終將人才的培養(yǎng)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該局在氣象事業(yè)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及時調整了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創(chuàng)造了藏族氣象人才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此外,援藏工作也為藏族氣象人才的成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1979年開始,中央氣象局開始組織援藏干部進藏工作。按照“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原則,內地省氣象局的數(shù)百名援藏技術和管理骨干曾經在西藏從事援藏工作,他們在技術、科研等方面給西藏氣象工作者提供了幫助。
經過50年的發(fā)展,目前,西藏氣象部門已經形成了一支以藏族為主體,藏漢結合,多民族共同組成的專業(yè)結構、民族結構、文化結構、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業(yè)務素質和政治素質比較高的高原氣象隊伍。(王元紅)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