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中國財政收入近60年增長約1000倍(2)——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輝煌60年:中國財政收入近60年增長約1000倍(2)
      2009年08月10日 09:27 來源:人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 2008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恩格爾系數(shù)分別達到了37.9%和43.7%,按照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分別屬于富裕型和小康型消費結構

        走出貧窮解決溫飽 人民生活實現(xiàn)小康

        四川雙流縣永安鎮(zhèn)白果村5組村民蘇炳中住過三個“家”。第一個家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與父母擠在一起的兩間茅草屋。90年代初,蘇炳中一家人住進了第二個家——不漏雨的瓦房里,F(xiàn)在別墅式的樓房是蘇炳中的第三個家,洗衣機、液晶電視等現(xiàn)代家電一應俱全。

        一切生產的目的,一切財富的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經過了從脫離貧困,解決溫飽,到邁向小康的曲折歷程,人民生活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消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

        從收入狀況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逐步加快,財產性收入進入尋常百姓家。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8.5倍,年均增長5.2%,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1979—2008年年均實際增長7.1%。收入的增加使城鄉(xiāng)居民擁有的財富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2008年底城鄉(xiāng)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21.8萬億元,比1952年底的8.6億元增加2.5萬倍,人均從1.6元增加到16407元。

        從保障情況看,城鎮(zhèn)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也在順利地向前推進。到2008年末,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參保人數(shù)達到21891萬人,比1989年增加16181萬人;醫(yī)療、失業(yè)、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shù)大幅增加。2729個縣(市、區(qū))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工作,參合率達91.5%。2008年有2335萬城市居民、4306萬農村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收入的增加,讓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保障的逐步建立,讓百姓對未來有了越來越多的安全感。吃、穿、用、住的消費水平,更是與6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老人們會記得,百姓心中的高檔消費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百元級“老四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80年代是千元級的“新六件”——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照相機;到90年代后就是萬元級、十萬元級、百萬元級的電腦、汽車、商品房。

        新中國成立之初,城鎮(zhèn)居民用于吃和穿的開支占到全部生活費支出的80%,農村居民更高達90%以上。2008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恩格爾系數(shù)分別達到了37.9%和43.7%。按照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我國城鎮(zhèn)居民已經屬于富裕型消費結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也達到小康水平。

        ● 2008年,全國實有私營企業(yè)657.44萬戶,實有個體工商戶2917.46萬戶,外資企業(yè)43.29萬戶

        告別單一公有經濟 初建市場經濟體制

        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在1991年憑借自己的科研成果創(chuàng)辦校辦工廠,2000年創(chuàng)建了股份制企業(yè),公司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長,2008年也逆勢增長50%,銷售額達到11個億。朱建民說:“有人問國家給了我們民營經濟什么?我說給了政策,給了環(huán)境。”

        財富的創(chuàng)造來自生產力,生產力的活力來自體制。新中國經濟建設60年,最大的成就是我們通過改革開放,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框架。

        60年前,社會主義新中國向前蘇聯(lián)學習,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到改革開放之初,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公有制所占比重約為9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作出了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提出了“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總方針,拉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經過30多年的艱辛努力,中國已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單一公有制經濟活力不足的弊端得到根本改變。在所有制結構改革方面,出現(xiàn)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迅速發(fā)展。到2008年,全國實有私營企業(yè)657.44萬戶,從業(yè)人員7903.75萬人;實有個體工商戶2917.46萬戶,從業(yè)人員5776.68萬人;外資企業(yè)43.29萬戶。同時,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控制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多種層次、比較完備的體系格局已經形成。要素市場發(fā)展加快,股票市場已經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也趨向成熟。在經濟調控手段上,初步建立起國家規(guī)劃計劃、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調控機制,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健全。

        60年的中國是一個成熟的中國,它在探索中走過彎路,在成長中經受痛苦;60年的中國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城市化、工業(yè)化仍在強勁發(fā)展,融入經濟全球化才剛剛啟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道路上!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