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譚旭燕)從薄薄黃紙上微泛著單彩的鋼版雕刻郵票到現(xiàn)代高清、微縮的批量印制郵票,小小的一方郵票里濃縮著中國古老的印刷技術,靜靜地記錄著新中國六十年的社會變化。九月二十七日,《新中國郵票六十年》大型主題郵票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
展覽首次展出了中國著名設計師們的郵票設計手稿和雕刻師的雕刻印樣。展覽以參與新中國郵票設計的四十多位郵票專業(yè)設計師、雕刻師的作品展覽為主要內容,有包括“新中國郵票設計第一人”孫傳哲的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新中國第一位女郵票設計師”盧天驕的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在內的珍貴郵票展示。
主辦方負責人在主題郵票展開幕式上發(fā)言稱,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它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特色,郵票的發(fā)展與國家的進步密不可分。
建國初到一九七四年,新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不夠穩(wěn)定。中國的郵票主要是通過手工鋼版雕刻和膠版印刷。那個時代的郵票雕刻家們通過他們自制的刻針、光刀等工具,在堅硬的鋼片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圖案,鋼版通過打樣后再交予人工操作印刷。一九七四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照相凹版工藝大力發(fā)展起來,照片掃描、電子拼版、電子雕刻、機器的規(guī)模化生產(chǎn)使得郵票印制工藝不再強調個人手藝。
集郵幾十年的林豐年先生對中國郵票的發(fā)展變遷深有感觸。他介紹,在建國初期,中國的郵票主要用在通訊,圖案和樣式都很簡陋和單調,且印制量小,但人們對郵票作為通訊的需求旺盛。隨著人民生活的富足,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人很少通過寄信進行溝通。而且郵票作為藝術品和投資收藏品慢慢地受人們重視,而它的通訊功能在逐漸退化。
酷愛郵票收藏的石遐識老人感言道,郵票反映了在不同時期里,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精神面貌和時代特色。他表示,收藏郵票就是收藏歷史、收藏記憶、收藏情感、也是收藏時代和國家的榮耀。
本次大型主題郵票展還展出了中華民國時期、革命戰(zhàn)爭時期、文革時期留存下來的珍貴郵票。同時,帶巧克力香味的瑞士郵票,會動的阿根廷3D郵票,鑲有施華洛世奇水晶的奧地利郵票,印有多啦A夢的日本不干膠郵票也吸引了集郵愛好者駐足欣賞。這些設計新穎,式樣奇特的外國郵票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