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特大旱年——中新網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2001年特大旱年
      2010年03月26日 10:38 來源:中國天氣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2001年全國干旱分布圖(國家氣候中心提供)
      2001年7月16日湖北省咸安區(qū)雙溪橋鎮(zhèn)農民駕機抽水抗旱情景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2001年,我國除華南、西南和河套等部分地區(qū)降水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偏少,溫度偏高,大風天氣頻繁,繼2000年后再次發(fā)生了大范圍的干旱。總的來看,2001年長江流域極其以北地區(qū)受旱范圍廣、持續(xù)時間廠、旱情嚴重,其他地區(qū)相對較輕。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全國累計受旱面積約3846萬公頃,成災面積2373.3萬公頃,受災面積是建國以來的第三位(次于2000年、1978年),成災面積是建國以來的第二位(次于2000年),屬干旱嚴重年份。其時空分布特征為:華北、東北南部、西北東部地區(qū)、黃淮、江淮的干旱主要出現在3~6月,重慶、湖北等地的干旱主要出現在3~9月,東北北部的干旱主要出現在4月、6~11月,長江中下游一帶主要出現在3~5月、7月、9月,四川盆地的干旱主要出現在3~5月、7月。受旱面積較大或旱情較重的有吉林、內蒙古、山西、黑龍江、湖北、重慶、河北、四川、安徽、河南、山東、陜西、遼寧等省市區(qū)。

        2001年我國為1999年和2000 年連續(xù)大旱之后的有一個特大旱災年,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qū)的春夏連旱持續(xù)時間長,受旱面積大,對農業(yè)生產的危害最為嚴重。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抽樣調查統(tǒng)計:受旱災影響,2001年,四川、山西兩省全年糧食單產比大旱的2000年減產10%,重慶、貴州、黑龍江、陜西等省全年糧食單產減產幅度也較大;全年全國糧食平均單產比常年下降5%左右。直接經濟損失逾千億元。

        同時,本年的北方大部春夏連旱及秋旱,造成北方及漢水流域等地不少中小河流,塘庫、機井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成年樹旱死,草場退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利影響。黃河流域汛期來水量為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枯年份。長江沙市水文站2001年7月29日出現了自1903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低水位。遼河干流福德店水文站發(fā)生5次斷流,斷流130天,為歷史上斷流時間最長的年份。松花江哈爾濱2001年7月6日水位為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全國農業(yè)嚴重受旱

        據有關統(tǒng)計,黑龍江全省受旱面積為375萬公頃,其中重旱212萬公頃;吉林全省受旱面積270余萬公頃,占作物總面積的72%,嚴重受旱面積近204萬公頃;內蒙古因干旱有60萬公頃農田未播種,農作物受旱面積297萬公頃,受旱草場5733萬公頃;陜西受旱面積233萬公頃;河北受旱250萬公頃;河南省受旱面積366.7萬公頃,成災200多萬公頃,絕收14.6萬公頃;山西至6月末48%的縣市旱情嚴重,有304萬公頃農田受旱,其中重旱102萬公頃。

        湖北近20個縣市出現重度干旱,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20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4億元;湖南旱災直接經濟損失也是94億元;安徽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春旱和初夏旱,江淮中北部幾乎接近空梅,至7月中旬全省受旱面積達200萬公頃,其中重旱91萬公頃。

        四川盆地和重慶大部入冬后降水持續(xù)偏少,干旱具有發(fā)生早、來勢猛,受旱面大的特點。據統(tǒng)計,全省受災面積達23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8.9%;重慶40個區(qū)縣遭受夏伏連旱,35個區(qū)縣出現重旱,因干旱造成兩季農作物減產糧食243萬多噸,直接經濟損失33億多元。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