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30日晚,日本第45次眾議院選舉開票速報通過各電視臺報告給全國觀眾。圖為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在該黨開票中心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發(fā) 段躍中 攝
中新網8月31日電 日本眾議院選舉落幕,面對日本政權歷史性更替,中日關系將何去何從?日本民主黨對華政策是否大可放心?香港《明報》31日刊出哈佛大學學者林泉忠的文章《民主黨時代的中日關系何去何從?》說,首先有必要先理解近年來存在于中日各種問題的性質,再來檢視民主黨政治理念、政策方向及過去行為,同時不應忽略中日關系已進入歷史轉型期此一變化。
文章摘錄如下:
昨天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落幕,自民黨失去了戰(zhàn)后穩(wěn)坐了半個多世紀的江山。面對日本政權的歷史性更替,中日關系將何去何從?日本民主黨的對華政策是否大可放心?已習慣以自民黨為對手的中國,如今換上民主黨,又如何調整應對?
坊間的輿論似乎傾向樂觀看待民主黨時代的中日關系,筆者以為民主黨執(zhí)政后的中日關系會否更好,首先有必要先理解近年來存在于中日之間各種問題的性質,再來檢視民主黨的政治理念、政策方向以及過去行為,同時不應忽略中日關系已進入歷史轉型期此一變化。
過去幾年,中日之間大大小小的摩擦可歸納為兩大類。其一,觸及兩國人民感情與尊嚴的問題,集中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右翼”歷史教科書、部分政府官員的“失言”等歷史認識問題。其二,涉及兩國直接利益,包括東海油田、貿易摩擦、毒水餃等問題。釣魚島問題雖具兩方面的特征,但基本上屬第二類。
在這些關乎國家利益的第二類問題上,即將執(zhí)政的民主黨與自民黨并沒有根本的區(qū)別。比自民黨更傾向“獨立外交”的民主黨在涉及防衛(wèi)、領土等問題上,態(tài)度可能更為強硬。不過,中國與其它國家之間也存在此類問題,可以透過正常的外交途徑尋求解決、改善或制止問題的擴大。
參拜靖社問題不再成絆腳石
過去10年來,導致中日兩國關系嚴重惡化的問題,屬第一類的“歷史問題”,其中焦點是日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在此問題上,民主黨的態(tài)度并不含糊,新首相人選的黨代表鳩山由紀夫不僅多次表明不會參拜,并承諾會要求所有閣員自律,這點比自民黨更積極。因此,參拜靖社問題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再成為未來兩國發(fā)展關系的絆腳石。
不僅如此,“歷史問題”之所以在戰(zhàn)后60多年揮之不去,很大程度上緣自于自民黨與戰(zhàn)前體制藕斷絲連的關系。而吸納了部分前社會黨左傾政治理念的民主黨,經過幾年的內部整合,已具備了與過去切割的條件。
雖然民主黨不讓“歷史問題”束縛新政的推行,不過基于對“民主”與“人權”的強調以及過往的行為,西藏、新疆、“民主化”等議題將有可能成為中日關系的新火種,但這第三類問題不直接涉及日本的國家利益,不至于長期妨礙兩國關系的正常發(fā)展。另外,鳩山雖然“親臺”但也“親中”,與部分自民黨政客“親臺”“反中”的右翼本質并不相同,民主黨當會以“大局”為重,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兩國都需新思維
此外,邁進21世紀以來的中日關系還面臨一個更深層的結構問題,那就是兩國國力的歷史性逆轉。因明治維新而成功“脫亞入歐”的日本在19世紀末取代中國成為東亞霸主,其后雖然因一步步邁向軍國主義而在二戰(zhàn)遭致挫折,不過戰(zhàn)后憑經濟實力仍穩(wěn)坐了亞洲第一先進國家至今。然而,隨著中國國力在過去3年來的急速增強,日本社會也已感到將被中國迎頭趕上的壓力。
問題是面對中日國力彼此消長的變化,兩國國民是否已做好如何應對的心理準備?顯然,未來日本社會的課題是:當日本淪為“亞洲第二”時,如何重新定位與中國的關系,是仿效大英帝國在戰(zhàn)后甘愿屈居老二、跟隨美國,還是重蹈當年德國不服輸硬碰的覆轍?
另一方面,對中國而言,也應以新思維看待積極告別“歷史問題”的新日本,在肯定鳩山所提倡的建立“東亞共同體”與“亞洲共同貨幣”之正面意義的同時,也應對民主黨靈魂人物小澤一郎多年來積極主張的、讓日本成為“普通國家”的“悲愿”,在合理的范圍內予以理解與包容。
處在歷史轉型期,中日兩國都需要新思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