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辦中文網(wǎng)第一個學術打假網(wǎng)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連在自家的微博上發(fā)出21條記錄,把矛頭指向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駿。在這一系列微博中,方舟子從唐駿在《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一書中透露的其個人學位、求學及工作經(jīng)歷中,提出了多個質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證證據(jù),提出“唐駿的‘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著復制如何造假?”截至... 中新社發(fā) 司海英 攝
中新網(wǎng)7月10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0日刊發(fā)署名文章說,近日來,中國“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歷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事情雖然還沒有最終結論,卻足以讓人們看到中國社會科學精神的缺失和“海歸”人才泡沫化傾向。
文章說,80年前,胡適先生曾寫過一篇《差不多先生》。在“差不多先生”眼里,紅糖和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陜西差不錯,汪先生和王先生也差不多……80多年過去了,在很多中國人身上依然能看到“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在他們眼里,“博士”和“博士生”差別不大,開會遲到幾分鐘也沒什么不可以——正所謂“差不多就行”。正是由于科學精神的缺乏,才會有張悟本的橫行、學術腐敗的頻產(chǎn)、“樓倒倒”等事件的屢發(fā)。具體到唐駿的“學歷門”,不管是有意無意,總有一些人認為,唐駿在加州理工學院做過研究,同時拿到某所大學的所謂“博士”學位,就可以說“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
文章指出,唐駿“學歷門”背后,是偏離現(xiàn)實的“完美化”價值觀在作怪。在中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媒體上,大家都喜歡把成功人士塑造成完美、高大的“全才”形象。按照這種思維,成功人士不僅事業(yè)做得好,還應該擁有一流的教育經(jīng)歷和學位。除此而且應該品德高尚、作風正派,最好還能家庭幸福、孝敬父母,如果再能慷慨捐助、見義勇為,那就最好了。所謂的“成功人士”,大都背負著沉重的“道德魔咒”。其實,成功人士也可以只是小學畢業(yè),也許家庭并不幸福,也可能并不高尚。
文章稱,唐駿“學歷門”還折射出中國“海歸”人才的泡沫化傾向。負笈域外,寒窗苦讀。許多時候,艱難的生活境遇中是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在這種背景下,渴望一張文憑,就有可能另擇“捷徑”。當今,身在異域的準“海歸”多數(shù)人都不甘平凡。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脫離平凡的途徑不是靠踏實努力和辛勤付出,他們每天都在想法子,每刻都在設法鉆空子。當某些人通過種種“捷徑”達到目的、嘗到甜頭,對其他觀望者無疑是巨大的“鼓舞”。這樣,買賣學歷、代發(fā)論文、代為在海外出版論文書籍、夸大成績,各種怪事屢見不鮮。經(jīng)濟會出現(xiàn)泡沫,殊不知,人生也會出現(xiàn)泡沫。仔細觀察,回到的中國多少“海歸”名流都被一個大大的泡沫包圍著。這個泡沫有的時候是他自己吹起來的,有的時候則是周圍人吹起來的。泡沫大的時候,光彩照人,一旦泡沫破裂,這個人也便身敗名裂。
文章說,中國人需要科學精神和科學習慣。也是80多年前,“五四運動”的口號之一便是“科學”。80多年過去了,中國在各方面進步是明顯的,問題也是明顯的。神州飛天、科技奧運圓夢,中國人是可以有科學精神的。只是,科學還遠遠沒有成為每個人的信仰,科學沒有成為每個人的習慣。中共領袖毛澤東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當今社會,更要讓科學精神融入血液,要讓科學習慣融入文化。簡單說,就是讓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成為一種習慣。
文章最后指出,中國人同樣需要踏實心態(tài)和誠實精神。中國的“海歸”應更踏實一些,誠實一些。有了起碼的誠實精神,中國的誠信便不會坍塌,良心便不會泯滅。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有一分能力就說一分能力,不夸大,不吹牛,尤其不要吹“泡泡”。(華魯沂)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