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9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今天已沒有多少人知道新加坡蓮山雙林寺曾經(jīng)出了一位愛國抗日僧人,他在戰(zhàn)前大力支持星華籌振會和南僑機工的活動,后來和兩名徒弟在樟宜海邊不幸遭日軍殺害。
新加坡一名人類學研究者曾鉊華花四年時間奔走于中國廈門、海南、昆明,以及英國和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及檳城,把70年前的這一段抗戰(zhàn)悲壯史,清晰的重現(xiàn)。
這段圍繞著蓮山雙林寺第十任住持普亮法師的歷史,收錄在曾鉊華以英文編寫的新書《蓮山之光——雙林寺和滇緬公路》內(nèi)。
今天住在蓮山雙林寺周圍的組屋居民,大概想不到70年前,他們所生活的組屋區(qū),是訓練南洋華僑機工的所在地。
當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日軍還未攻占新加坡,但中日戰(zhàn)爭已爆發(fā),南洋一帶的熱血青年為了幫助中國對抗日本,特地到滇緬公路當機工,開大卡車從緬甸輸送物資到中國云南。
“南僑機工”指的是在1939年期間,從南洋回返中國,負責在滇緬公路上駕駛和修理大卡車的義務工作者。位于大巴窯的雙林寺,曾經(jīng)是招募和訓練機工的大本營。
當時的雙林寺住持普亮法師,很支持以陳嘉庚為首的星華籌賑會。他曾在1939年5月28日的衛(wèi)塞節(jié),在雙林寺設齋筵為星華籌振會募款,一天內(nèi)便籌得一萬元。
滇緬公路在1939年1月10日通車后,成為抗戰(zhàn)期間運輸補給物質(zhì)到中國的重要通道。當宋子良(孫中山夫人宋慶齡之弟)要求星華籌賑會提供機工時,陳嘉庚開始在怡和軒招募第一批機工。
陳嘉庚發(fā)現(xiàn)很多人想當機工,卻沒有駕駛或維修技術,于是決定在雙林寺后面設立一個機工訓練中心,并讓受訓機工入住寺內(nèi)。
普亮法師因這件事成為日軍追殺對象。1942年2月,日軍攻占新加坡后,展開肅清行動,普亮法師和兩名出家弟子很快便被日軍帶走,從此下落不明。
到海南島聽老機工憶述受訓
曾鉊華著手追查這段歷史,始于該報1999年8月22日一篇題為《南洋壯士悲歡歲月,南僑機工紀念參加抗戰(zhàn)60周年》的報道。作者區(qū)如柏在文中引述一位老機工吳惠民的話說,他們當年是在雙林寺報名當機工的。
這篇報道引起觀慈精舍文靜法師的注意,把報道收了起來,他后來認識了喜歡研究歷史的曾鉊華,便把這一命題交給他,希望他能找到吳惠民揭開這段已模糊的歷史。
曾鉊華先聯(lián)絡上廈門華僑博物館,對方介紹他去找昆明機工聯(lián)誼會,他在2005年7月13日在電話里聯(lián)絡到吳惠民,兩天后飛到海南島和對方見面。
吳惠民帶了另一名老機工謝章農(nóng)來見他。曾鉊華通過兩名老機工的回憶,終于確定雙林寺機工訓練中心的存在,并進一步了解當時受訓的情況,例如:訓練課程為期三星期,受訓期間住在寺內(nèi);一畢業(yè)便入住南天大酒店,出發(fā)到滇緬公路前,先在同濟醫(yī)院集合,再到丹戎巴葛碼頭下船。
根據(jù)史料,南僑機工總共15批,總數(shù)約3200人,當中九批是從新加坡出發(fā)。被稱為“八十先鋒”的第一批機工,是由大華食品創(chuàng)辦人白清泉率領。
英國戰(zhàn)俘女兒證實三僧被殺害
從海南島回來后,曾鉊華接著到國家圖書館及歷史檔案館翻閱大量資料。他查到日軍攻占新加坡時,部署在雙林寺一帶的英軍,屬于第18師的53旅。
曾鉊華后來聯(lián)絡上其中一名英軍的女兒珍妮特·漢密爾頓(Janet Hamilton Jacobs),并在2006年農(nóng)歷新年飛到英國劍橋郡訪問珍妮特,當時她無意間提到父親約翰·漢密爾頓(John Hamilton Wadge)在新加坡當戰(zhàn)俘時,曾在樟宜海邊目睹三名和尚被日軍處死的一幕。
普亮法師和兩名徒弟從雙林寺被日軍帶走后,從此杳無音訊。雙林寺當時曾派人四處打聽和尋找,卻沒有結果。
很多人包括很清楚這段歷史的聞人黃奕歡(已故)都認為,普亮法師和兩名徒弟是在肅清時遭日軍殺害,卻沒有實證。約翰·漢密爾頓告訴女兒的那一幕于是成了重要證據(jù)。這是因為日軍占領新加坡期間,除了雙林寺三名僧人外,并沒有出家人遭殺害。
和普亮法師一起遇難的兩名僧人,一是布參法師,另一身份不詳。
中華佛教會珍藏普亮法師資料
普亮法師遇害的經(jīng)過越來越清晰,可是曾鉊華卻完全不知道這位俗姓蕭,祖籍福建惠安,來自福州西禪寺的出家人長什么樣。
普亮法師1912年便來到新加坡,1917年當上雙林寺住持,遇害前他也是新加坡中華佛教會會長,以他這樣的身份,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遺照。當然,他被日軍帶走時,與他有關的資料、照片被毀或被藏起來是可能的。曾鉊華找了很久,就是沒找到普亮法師的遺照。
雙林寺復原委員會秘書曾汝鑾曾提供一張攝于上世紀20年代的舊明信片,一名年輕住持站在雙林寺天王殿前,但沒有人能確定他是否普亮法師。
2007年初,曾鉊華經(jīng)過牛車水人民劇場一帶,走過中華佛教會時,想起普亮法師從1937年到遇害前,一直都是這個組織的會長,于是決定敲門試試運氣,就這樣認識了中華佛教會執(zhí)行秘書紀傳盛。
說來很巧,紀傳盛從2000年便著手整理佛教會歷史,準備在2002年出版《發(fā)緣》以慶祝佛教會75周年紀念,后因大悲院住持法坤法師圓寂而延后!栋l(fā)緣》直到佛教會80周年才出版。
兩人分享手上的資料,紀傳盛搬出佛教會所珍藏的舊照片,當中有一張是太虛大師1940年3月27日第三次訪新時,在天福宮與本地佛教界高僧大德所合拍的照片。他們開始猜測坐在太虛大師旁邊的僧人中是否有普亮法師。
根據(jù)佛教會的紀錄,當時任會長的普亮和尚,曾經(jīng)和副會長黃福美在龍山寺設宴歡迎太虛大師一行人。
神秘老人揭開普亮法師樣貌
到這個時候,曾鉊華和紀傳盛手上雖有兩張相隔20年的照片,但還是無法確定是不是普亮和尚。曾鉊華絞盡腦汁,甚至找國大電腦系一位學者想辦法。
對方愿意幫他,但他必須找200人,每人提供兩張個人照,一張20歲,一張50歲,通過電腦比照,再看他手上的兩張照片,是不是同一個人。這辦法太麻煩了,但他還真想一試,只是要找齊200人談何容易?
幸好不久之后,也就是2008年中,他終于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一名曾經(jīng)見過普亮和尚的老人家。
老人家起初不愿受訪,經(jīng)他再三央求,終于拿出珍藏多年的兩張普亮法師照片。一張是法師年輕時的個人照片,另一張是團體照。第二天,曾鉊華把佛教會的舊照片拿去給老人家辨認,終于證明原先的猜測是對的:坐在太虛大師右邊第三個位子的,果然是普亮和尚,至于明信片里的人,應該不是他。
年輕時見過普亮法師的老人家,愿意把照片借給曾鉊華用,但不愿公開身份。無論如何,曾鉊華終于找到四張普亮法師的照片,兩張由佛教會珍藏,兩張由老人家提供。曾鉊華終于可以圖文并茂的拼湊這段被人們遺忘的歷史。(謝燕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