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首都布拉格號稱“卡夫卡之城”,來到這里,不去卡夫卡紀念館和故居,似乎有點兒說不過去。
卡夫卡紀念館在伏爾塔瓦(Vitava)河畔。下午三點半左右,一行四人來到紀念館前,我獨自買門票進去參觀,妻和兒子、媳婦“識趣”,一起“躲”入對面的咖啡室等我。
紀念館并不大。二樓小小空間,展出了有關(guān)作家一生(包括親人和朋友)的照片,以及手稿、信札等。室內(nèi)光線陰陰暗暗。閱讀著玻璃柜里陳列的手稿,耳際竟傳來一陣陣老鴉叫聲——大概要營造詭異氣氛吧。陳列室內(nèi)有個大銀幕,錄像光碟正重復播放著卡夫卡那個時代的舊布拉格市景。也是刻意營造的卡夫卡“變形場景”:隨著背景音樂——是捷克現(xiàn)代音樂之父史美塔納著名大型交響詩《我的祖國》第一首Vysehrad次樂段——但見黑白紀錄片中,布拉格市景、建筑與人物不斷被扭曲得“面目全非”。感覺中倒有點像面對挪威表現(xiàn)派畫家蒙克(Edvard Munch)的名畫《吶喊》。不過并非一個人因吶喊而變形,而是整座城市因吶喊而變形……
出了紀念館,夜色已撲面。妻還以為我陷入迷宮,無法脫身呢。
次日去布拉格的猶太人舊區(qū),竟然又發(fā)現(xiàn)“卡夫卡咖啡室”。(咖啡室隔鄰為“卡夫卡協(xié)會”)也難怪:因為這兒才是卡夫卡的“大本營”——其故居就在附近。咖啡室倒還古色古香。觸目盡是卡夫卡的照片,還有卡夫卡襯衫出售。論明星效應(yīng),布拉格的卡夫卡一點兒也不遜色于薩爾茨堡的古典音樂神童莫扎特。但莫扎特年輕時已名滿薩爾茨堡和維也納,而卡夫卡生前卻默默無聞。這個荒謬小說的祖師爺大概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逝世80年(還未到“百年”呢!)后會成為布拉格大紅人吧?“貨真價實”——哦,City of Kafka!
卡夫卡故居街角墻上有作家的青銅浮雕:瘦削,神經(jīng)質(zhì),一對大而黑的眸子。非?ǚ蚩。
附近廣場也有卡夫卡書局。書局除了卡夫卡著作——他的作品畢竟不多——外,當然也賣其他書籍。我買了本卡夫卡的《致父親》(一封作家生前從未寄出的長信),難得兒子要讀他的作品,老爸當然義不容辭地也買一本卡夫卡小說集給他。
昏黃街燈下,猶太人舊區(qū)特別寂寥凄清?ǚ蚩ㄋ罆r不過41歲。但這卻是“不幸中之大幸”:至少不像他兩個妹妹一樣在二戰(zhàn)時死于納粹集中營。他那最小的妹妹Ottla甫抵奧斯威辛即轉(zhuǎn)入毒氣室。想起在波蘭參觀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背脊猶冒起一股森森寒意。(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蔡欣)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