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長期困擾于孩子短信應該看還是應該不看?要在充分保障孩子個人空間和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思想中的不良苗子兩者之間“走鋼絲”———這個屢屢引爆“家庭沖突”的問題讓眾多爸爸媽媽傷透腦筋。
校園流傳“灰色短信”
“從××開往××的3838次列車上的乘客請注意了,請您抓緊時間上車,上車時請帶上別人的行李……”這是一條流傳在校園里的手機彩信,而且越往下讀,內容越“過火”。類似的灰色手機短信還有很多,有搞笑的、調侃的、挖苦的。在近日市科學育兒基地舉辦的“親子共同成長”育兒講堂上,“灰色短信”被列為當前家庭教育領域十大熱點問題之一。
“我們平時給同學發(fā)短信,稱呼都比較隨意,經常是以‘老公’、‘老婆’或者綽號相稱,被老爸老媽看到可不得了!本妥x于浦東一所高中的學生小林告訴記者,如今同學之間用短信溝通很正常,不過短信溝通的內容多是不可公開的“悄悄話”:既不能在家里打電話大大方方講,也不能面對面說。
不同家長不同處理方式
要不要看孩子的手機短信?不同的家庭,情況也千差萬別,記者在采訪中大致把家長們的態(tài)度分為以下三大類。
“攻心為上”型:家長曾女士從來不看女兒的手機短信!耙驗槲矣羞@個自信,自家孩子那點小心思,不看短信也基本知道。就算看短信知道點什么也沒意思,關鍵是要管住孩子的心,和別人無關。”
“經濟制裁”型:“我會按月觀察孩子的手機費使用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一段時間,孩子打電話、發(fā)短信特別多,我會找他聊,問他在聯(lián)系什么事情!奔议L陳女士直言,一旦發(fā)現(xiàn)兒子與異性朋友關系不同尋常,她會減少給孩子的手機話費,直至沒收手機。
“暗探監(jiān)控”型:王女士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她經常把門開一條縫,偷看孩子在干什么,趁孩子上廁所或者洗澡的時候偷看孩子的手機短信。
“走鋼絲”要找平衡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長楊雄認為,校園“灰色短信”的流傳,并不代表這些孩子認同“灰色短信”傳播的價值觀,這是孩子運用自嘲、反諷、解構等方法,來宣泄過高的學習壓力,表達對枯燥的校園生活的不滿。
家長到底該怎么做?教育心理專家應力教授認為,心理學中有一個“禁區(qū)效應”,父母越是明確禁止孩子上網、收發(fā)手機短信,孩子越會對這些資訊產生好奇心。關鍵問題在于,父母如何有效化解“禁區(qū)效應”,教會孩子辨別各種信息,并在對信息無法作出辨別時,更主動地求助于父母、師長!霸趯⒆拥慕逃^程中,家庭是最根本的要素;而努力完善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與風格,是建立真正和諧家庭關系的前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