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七日電(記者齊彬)曾一度走紅全國的黃梅戲《徽州女人》惹起了官司。該劇主演、著名黃梅戲演員、全國人大代表韓再芬被訴侵害名譽權,狀告她的則是該劇創(chuàng)意策劃兼舞美顧問、著名畫家應天齊。
應天齊近日受邀出席中國美術館建館四十周年慶祝活動。期間,他接受了本社記者專訪,透露已于近日向深圳市地方法院提起了訴訟。
據(jù)應天齊介紹,《徽》劇的肇始緣于西遞村系列版畫,該作品是應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耗費了整整八年時間,先后獲文化部、中國美協(xié)等權威機構的獎項,贏得了美術界高度評價。該作品此次也與其他著名畫家的作品一起,作為中國美術館百年館藏精品陳列,應本人還于一九九五年獲得國務院頒發(fā)的專家津貼。
一九九七年,韓再芬從一幅西遞村版畫中得到靈感。次年三月,韓致電應天齊,希望能在“西遞作品”的美術氛圍中展現(xiàn)一個徽州的戲劇故事,并用版畫作為舞臺美術。
出于對藝術創(chuàng)新的追求,兩位藝術家走到了一起。這一嶄新創(chuàng)意也得到了多位藝術家的共鳴并親身參與,安徽省將《徽》劇列為政府文化工程,先后投資百萬元扶持該劇創(chuàng)作。
應天齊說,在隨后的一年里,整個劇組精誠合作,無私奉獻,協(xié)力打造藝術精品,《徽》劇雖幾易其稿,但終于艱難誕生。
一九九九年六月,《徽》劇在合肥成功首演,在整個戲劇界引起巨大反響。此后三年,《徽》劇在全國各地演出,影響空前,獲得大獎無數(shù)。理論界高度評價美術和戲劇這兩種不同藝術門類通過《徽》劇實現(xiàn)了完美結合。韓再芬在接受媒體采訪等場合也強調(diào)戲畫結合的創(chuàng)意,肯定應在該劇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應天齊對記者表示,直至今天,他仍認為韓再芬在該劇創(chuàng)作中所付出的勞動和成功表演是值得稱道的。
然而,就在《徽》劇使用“依畫作劇”的創(chuàng)意和版畫的舞臺美術演出七十多場之后,韓再芬卻突然否定了戲由畫起,畫戲結合的說法。
據(jù)應天齊介紹,去年九月在黃山市一個公開場合,韓再芬發(fā)表一篇題為《<徽州女人>的往事與今天——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與我的心里話》的發(fā)言,完全否認了西遞村版畫在《徽》劇創(chuàng)意、演出中的效果作用,并指應天齊的版畫和戲劇沒多大關系,一個月后,韓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再次宣讀這篇文章。截止記者發(fā)稿時,該文還刊登于韓再芬的個人網(wǎng)站上。
記者今天就此電話采訪了韓再芬,她向記者證實,曾在黃山、北京兩地宣讀以上發(fā)言,發(fā)言也“全是事實”。
韓再芬在文章中說,應天齊為了加入《徽》劇劇組,“長跪不起”,而她“出于同情和憐憫”答應了。應天齊則稱,在他一九九八年三月接到韓再芬的第一個電話,希望依畫作劇之前,彼此并不認識。
韓再芬還說,《徽》劇演出成功后,應天齊不斷寫文章自我炒作,甚至“居然以我的名義發(fā)表文章”,“到現(xiàn)在,他越來越離譜,小人得志的爆發(fā)心態(tài)導致著他無比張狂,到了不可救藥的可笑地步”。
韓再芬還表示,“我是一個誠實的人,我不能夠再錯下去了,今天,我要鼓起勇氣,首先對我們以前所說的不符合事實的話向媒體道歉,向觀眾及各界道歉,以求得大家的原諒”,希望“通過新聞界的朋友,把真實的情況傳播出去”。
憑借《徽》劇取得巨大成功三年以后,韓再芬的這一舉動令外界非常不解,一時間,輿論對《徽》劇的是是非非一片嘩然。
韓再芬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說,已經(jīng)知道自己被起訴,官司肯定要打,目前正委托了一個律師準備材料。她說,之所以否認依畫作劇,是因為以前自己“對藝術態(tài)度不夠嚴謹,僅把依畫作劇作為演出宣傳的一個賣點,隨便說了”。但“藝術家有更正錯誤的權利”,這也是她要向觀眾及各界道歉的原因。
韓再芬還表示,希望記者“認真思考”,“要有一個嚴肅的態(tài)度”,“千萬不要被想出名的人利用”,不愿此事變成應天齊想炒作的結果,她現(xiàn)在“不太愿意說”這件事。
應天齊對記者說,《徽》劇是一個官方行為,他參與創(chuàng)作曾與安慶市政府“《徽州女人》文化工作室”簽訂了合同,應該尊重藝術創(chuàng)作的事實及整個團隊的成果,安慶市政府辦公室也為他在《徽》劇創(chuàng)作中的勞動發(fā)了感謝信。
應天齊表示,在得知韓再芬的上述言行后,曾一度想從愛護《徽》劇出發(fā),保持沉默。然而,媒體對韓再芬言論的傳播,使自己的社會形象遭到極大破壞,出現(xiàn)了家庭矛盾,受到了同行的誤解,一些合作被迫中斷,身心遭受極大傷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更令應天齊不能容忍的是,今年春節(jié)和非典肆虐期間,他多次接到用韓再芬手機發(fā)來的含有謾罵、侮辱內(nèi)容的短信息,應當時已向警方報案,均有據(jù)可查。
應天齊說,經(jīng)過十個月的思索和忍耐,他下決心要通過法律來為自己討回公道。應天齊最后稱,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希望這件事能給文藝界提供警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