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3日電中國青年報今日小川快評:貧困大學生入學難過度炒作,會造就一批怨男怨女;當務之急是建立合理可行的救助機制,最長遠的辦法是助學貸款和打工。
每年高考一發(fā)榜,媒體必掀起一股貧困大學生入學難的報道熱浪。跟今年大江南北的高溫似的,貧困大學生問題也在各種媒體上熱得燙手。好在今年教育部發(fā)令,各大學在寄通知書的同時,必須寄一份告知大學生入學怎樣通過綠色通道的信,力保新生不因貧困入不了學。此舉乃功德事。
媒體報道貧困考生問題,引起公眾關注,有益無害。但是一過頭,就成炒作了。有些地方組織公眾捐款,尤其看到年輕的小警察、武警戰(zhàn)士也排著隊往捐款箱里塞錢,特別不忍心。武警戰(zhàn)士每月不過幾十塊錢津貼,年輕警察工資也沒多少,各級一動員一組織,誰拉得下臉來不捐?可是人家自己可能還貧困著呢。
關注貧困生問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重陽節(jié)尊老,重陽節(jié)一過,該不孝的照樣不孝;教師節(jié)尊師,教師節(jié)一過,該不敬的照樣不敬;依此例對待貧困生問題,炒熱了馬上晾涼了,不想辦法建立為貧困生解困的長遠機制,建立一條常年暢通的綠色通道,貧困生還是年年被炒作年年貧困。而且會對貧困生心理造成傷害,造就一群心理不平衡的怨男怨女。其實教育的目的,造就心理健康的學生,比造就學富五車的夫子重要得多。
聯(lián)想到近20多年出國留學的30多萬中國學子。他們出得國去,無論去歐、美、日、澳,幾乎個個是貧困生。剛出國那幾年,哪個沒有打過工?洗盤子、看孩子、伺候老人,甚至往火葬場背死尸,有工打就得慶幸。哪個沒有為找一個棲身之所奔波過?哪個沒有為省幾毛錢洋錢,走路而舍不得坐地鐵?哪個不是苦讀的同時還得想著下學期學費?我們如今看到的是海歸派的體面、斯文、高薪,也許這正是他們當年吃得苦中苦的回報,這回報是吃苦練就的生存能力、健康心理。當年斯文們天天掃地的時候,咱們沒有見到。在外國,沒有媒體關注吃苦的貧困的中國留學生,因為中國留學生貧困不是新聞,不貧困才是新聞。沒有人會組織為中國留學生捐款,只有不友好的外國人拉起橫幅,上書“回你們的中國去吃拉面吧!”我想,如果組織海歸們去大學,講講他們當年的生存故事,要比捐助對貧困生更有益。
社會應該對貧困生有一個救助機制,最長遠的辦法是助學貸款和打工,而不是靠動員同齡的武警小戰(zhàn)士們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貼,往捐款箱里塞。
如今一些媒體不加分析的惡炒,只會造成貧困生新的心理不平衡?赡軙屢恍┴毨糯髮γ\不同的消極認識,可能會讓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事應該自己扛,而應該是爹娘或者社會幫著扛。尤其可能把一些人高馬大的小伙子,弄得心理上跟葬花林黛玉也似。而對人來說,顧影自憐心態(tài)、深閨怨婦心態(tài)、過度自卑反而表現(xiàn)得過度自尊,是最不健康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