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升空
一顆信號彈在空中閃過,ERJ145要出發(fā)了。只見它平穩(wěn)滑行,速度越來越快,剎那間它凌空而起,帶著頗具氣勢的轟鳴聲直入云霄,那藍白相間的顏色在冬季的晴空中分外耀眼。
切半徑右轉、低空低速飛行、低空高速飛行,這架在中國本土生產的飛機似乎與中國的天空有一種天然的親昵,一會在人們頭頂上掠過,一會又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繞場幾周后,它似乎眨眼間成熟起來,不再頑皮,神情嚴肅,調整姿態(tài),開始下落。
又一顆信號彈從空中閃過,ERJ145落地了。中國人參與制造的第一架支線客機首飛成功了。在10分鐘的精彩表演里,它各系統(tǒng)的工作故障率是零,這樣的成功僅僅用了一年時間。
歷史選擇
2002年12月,中巴合資組成的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成立,拉開了哈飛向支線客機領域進軍的序幕。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哈飛抓住了中國民用航空工業(yè)的“最后一次機會”:
長期以來,我國民航運輸普遍采用100座以上干線飛機,支線飛機僅占整個機隊的12%,大大低于30%的國際平均水平,嚴重影響了民航運輸業(yè)的發(fā)展。而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穩(wěn)定增長和公眾對安全、舒適、快捷旅行要求的日益提高,支線航空將成為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新的增長點。同時國務院已將發(fā)展國產渦扇支線飛機列入“十五”計劃和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據專家預測,未來國際市場對支線飛機的需求量是7000多架,國內市場也有2000架的市場需求。如此種種,哈飛做出了選擇,與世界最大的民用飛機制造商之一——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攜手進軍支線客機市場。
沖刺首飛
就在“安博威”成立的那一天,首架飛機于2003年底問世的目標即已確定。
為了這一目標,“安博威”首先制定了科學嚴格規(guī)劃,讓所有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中國接受2個月的理論培訓后,再赴巴航總部接受2個月的崗位培訓,而且在合資生產初期,巴航派遣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和技術支援,在生產組織、技術管理、質量控制上,完全按照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成熟的規(guī)則進行。正是這樣一絲不茍的合作精神,打下了首架飛機僅用一年時間就成功下線的堅實基礎。
“首飛成功更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安博威”副總經理蔣達這樣稱。由于哈飛沒有支線客機飛行員,所以要由巴西的飛行員來飛,但中國的空間管制非常嚴格,必須要到總參申請空域,才能由外國飛行員來飛。這次申請得到了中國民航總局、總參和空軍的大力支持,申請順利成功。另外,支線客機進入機場需要用牽引車從組裝廠棚中拖出,我們的牽引車還在國外,哈爾濱太平機場積極支援了我們一臺牽引車。他還說,就在兩天前,為保證首飛成功,ERJ145進行了試飛,并且嚴密按程序進行檢查和質量監(jiān)控,并和氣象部門保持聯(lián)系,以做到萬無一失。
龍江驕傲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李蒙來了,國家各部委的領導來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來了,巴西航空界的巨頭來了,全國3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們來了,巴西的新聞記者也來了。今天,目光聚焦哈飛,哈飛也成為龍江的驕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他對ERJ145支線客機首飛做出的批示中寫到:祝賀中巴合作生產的渦扇支線飛機如期下線,預祝首飛成功,這是中巴合作的重大成果,望確保質量,開拓市場,作好售后服務,為振興我國航空工業(yè)再立新功。這個批示鼓舞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更堅定了哈飛在飛機領域進一步發(fā)展的信心。
省委書記宋法棠說,哈飛跟巴西合作生產ERJ145支線客機項目,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取得成功,而且速度快、效益好,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這是一件大事,也是我們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合作成功的第一個項目,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們要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機遇,擴大對外合作開放,加快發(fā)展步伐,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加速推進“富民強省”步伐。
什么是支線客機?
支線客機通常是指10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主要用于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旅客運輸。支線航空是60年代才開始興起的,但發(fā)展速度很快,特別是在美國1978年對民航運輸業(yè)采取“放松管制”政策以后,發(fā)展更加迅速。
支線客機按座位多少,形成不同的檔次,主要有10座級(一般為8-9座)、20座級(15-21座,一般為19座)、30座級(28-40座)、50座級(40-65座)、80座級(70-85座)、100座級(90-110座)。各航空公司可以根據不同航線的距離和客源情況,選擇最佳機型。(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