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洲族人,簡稱滿族人,屬正藍旗。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雍正的第四子名弘歷,他繼承了皇位,這就是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晝,只比弘歷晚出生一個時辰,當(dāng)然他們是異母兄弟。乾隆即位后,封弘晝?yōu)楹陀H王,我們這支就是和親王的后代。
滿洲族的姓很多。滿語稱姓氏為“哈拉”。很多滿語的姓都有對應(yīng)的漢姓。如“完顏”氏,是從金朝就傳下來的姓,音譯成漢姓就是“王”;“瓜爾佳”氏,音譯成漢姓就是“關(guān)”。所以現(xiàn)在很多姓王的、姓關(guān)的,都是完顏氏和瓜爾佳氏的后代,當(dāng)然更多的是原來的漢姓。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種體現(xiàn)。
我既然叫啟功,當(dāng)然就是姓啟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名啟功嗎很多人給我寫信都這樣寫我的名和姓,有的還用新式標(biāo)點,在愛新覺羅和啟功中間加一點。還有人叫我“金啟功”。對此,我要正名一下!皭坌隆笔桥嬲Z,作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譯就是“金”,但那時沒有“覺羅”這兩個字。“覺羅”是根據(jù)滿語gioro的音譯。它原來有獨自的意思。
按清制:稱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大宗,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束金黃帶,俗稱“黃帶子”,塔克世的父親覺昌安兄弟共六人,俗稱“六祖”,對這些非塔克世———努爾哈赤“大宗”的伯、叔、兄、弟的后裔稱“覺羅”,束紅帶,俗稱“紅帶子”,族籍也由宗人府掌管,政治經(jīng)濟上也享有特權(quán),直到清亡后才廢除。清朝時,把這個“覺羅”當(dāng)作語尾,加到某一姓上,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來姓“舒舒”氏,后來加上“覺羅”,就叫“舒舒覺羅”,而老舍又從“舒舒”中取第一個“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個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同樣,也把“覺羅”這個語尾,加到“愛新”后面,變成了“愛新覺羅”,作為這一氏族的姓。也就是說,本沒有這個姓,它是后人加改而成的。再說,覺羅帶有宗室的意思,只不過是“大宗”之外的宗室而已,在清朝滅亡之后,再強調(diào)這個覺羅,就更沒有意義了。這是從姓氏本身的產(chǎn)生與演變上看,我不愿意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
現(xiàn)在很多愛新氏非?湟约旱男,也希望別人稱他姓愛新覺羅;別人也愿意這樣稱他,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恭維。這實際很無聊。當(dāng)年辛亥革命時,曾提出“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的口號,成功后,滿人都惟恐說自己是滿人,那些皇族更惟恐說自己是愛新覺羅。后來當(dāng)局者也認為這一口號有些局限性,又提出要“五族共榮”,形勢緩和了一些,但解放后,那些愛新氏,仍忌諱說自己是愛新覺羅,怕別人說他們對已經(jīng)滅亡的舊社會、舊勢力,舊天堂念念不忘。到了“文化大革命”,只要說自己姓愛新覺羅,那自然就是封建余孽,牛鬼蛇神,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文革”后落實民族政策,少數(shù)民族不再受歧視,甚至吃香了,于是又出現(xiàn)以姓愛新覺羅為榮的現(xiàn)象,自詡自得,人恭人敬,沆瀣一氣,形成風(fēng)氣。我覺得真是無聊,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沒勁”。事實證明,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布,這還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還抱著它津津樂道呢?這是我從感情上不愿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
要管我叫“金啟功”,那更是我從感情上所不能接受的。前邊說過,滿語“愛新”,就是漢語“金”的意思。有些“愛新”氏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早早改姓“金”,這不足為奇。但我們這支一直沒改。清朝滅亡后,按照袁世凱的清室優(yōu)待條件,所有的愛新覺羅氏都改姓金。但我們家上上下下都十分痛恨袁世凱,他這個人出爾反爾,朝令夕改,一點信譽也不講,是個十足的、狡詐的政客和獨裁者。我祖父在臨死前給我講了兩件事,也可以算對我的遺囑。其中一件就是“你絕不許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孫子”。我謹記遺命,所以堅決反對別人叫我金啟功,因為這對我已不是隨俗改姓的問題,而是姓了金,就等于違背了祖訓(xùn),投降了袁世凱的大問題。至于我曾被迫地、短暫地、在紙片上被冒姓過一回金,那是事出有因的后話。
總之,我就叫啟功,姓啟名功。姓啟有什么不好的呢當(dāng)年治水的民族英雄大禹的兒子就叫“啟”。所以,我有一方閑章叫“功在禹下”,“禹下”就指“啟”。我還有兩方小閑章,用意也在強調(diào)我的姓,用的是《論語》中曾子所說的兩句話:“啟予手”,“啟予足”,意為要保身自重。有一個很聰明的人見到我這兩枚閑章便對我說:“啟先生參加我們的籃球隊、足球隊吧!蔽覇枺骸盀槭裁窗?”他說:“可以‘啟予手,啟予足’啊!蔽衣犃瞬挥傻么笮ΑN液芟矚g這幾方閑章,經(jīng)常蓋在我的書法作品上。(來源:中華讀書報 啟功口述,趙仁王圭、章景懷整理 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