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就任臺灣當局領導人4年多來,一方面高喊要“兩岸和平”,多次宣稱其大陸政策“致力維持兩岸關系穩(wěn)定”;另一方面卻變本加厲地利用手中的權力推行“漸進式臺獨”。
不遺余力鼓吹“一邊一國”,為“臺獨”尋找“法理根據(jù)”
陳水扁上臺后,全面繼承了李登輝“兩國論”的衣缽,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推翻“九二共識”(海協(xié)與臺灣;鶗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拋出“一邊一國”論,重演“兩國論”鬧劇。
2002年8月3日,陳水扁對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老牌“臺獨”組織──“世界臺灣人同鄉(xiāng)會”第29屆年會發(fā)表錄像談話,聲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簡言之,臺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把兩岸關系稱為“國與國”關系,并鼓噪要用“公民投票”方式?jīng)Q定“臺灣的前途、命運和現(xiàn)狀”。
為落實其“一邊一國”分裂主張,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陳水扁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一是通過提高與美國等主要西方國家的“官方”接觸層次,以所謂“過境外交”、“民主、人權外交”等方式,竭力謀求與這些國家建立事實上的“官方關系”,蠶食一個中國框架;二是推出所謂“攻擊性”的“烽火外交”策略,大搞“金錢外交”,收買一些小國家跟他起哄。陳水扁、呂秀蓮等臺灣當局高層政要親自出馬,演出種種“過境”、“度假”、“訪問”的鬧劇;三是繼續(xù)不遺余力地推動所謂“重返聯(lián)合國”活動,想方設法謀求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只能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圖謀達到制造兩岸是“互不隸屬”的“一邊一國”的目的。
千方百計“去中國化”,蠶食和平統(tǒng)一基礎
作為李登輝分裂路線的繼承人,陳水扁上臺后大力推行“文化臺獨”。在陳水扁的主導下,臺灣當局利用執(zhí)政地位和資源,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層面全面推行“去中國化”,為臺灣走向“獨立”鋪路。
陳水扁上臺不久,為凸顯其“臺獨”理念,處處刻意以“臺灣”取代“中國”,全面清除帶有“中國”或“統(tǒng)一”象征的政治符號。島內有關“統(tǒng)一中國”、“反臺獨”的標語牌盡被拆除;所有駐外機構推動“更名”計劃;臺“新聞局”停用了帶有“中國版圖”的舊局徽,在其英文版“中華民國年鑒”封面上首次加上了“臺灣”字樣,還刻意將原來放在年鑒首頁的中國地圖移至末頁,首頁則換成臺灣地圖;新版的所謂“護照”上加注“TAIWAN”(臺灣)……這些動作的意圖十分明顯,即彰顯臺灣的“主體地位”,制造“一中一臺”。
在文化教育領域,陳水扁當局推翻原來采用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的決定,改為采用所謂“本土研發(fā)”的“通用拼音”,在中小學開設“鄉(xiāng)土語言”課,強行推動“臺語”教學,以弱化“國語”(普通話)在臺灣的地位;小學、中學則推行“鄉(xiāng)土教學”,將李登輝授意下完成的具有濃厚“臺獨”傾向的《認識臺灣》教科書作為教材范本;公然篡改高中歷史課程大綱,將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國歷史劃入世界史范疇;刻意將“臺灣文化”和中國文化分開且并列對等起來,鼓吹“臺灣要擺脫中國歷史、文化的制約,與中國脫鉤”。
極力推動“公投制憲”,公然制定“臺獨”時間表
陳水扁刻意誤導臺灣民意、肆意煽動仇視祖國大陸情緒,竭力挑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xiàn)狀,公然提出通過“公投制憲”走向“臺獨”的時間表,將兩岸關系推到危險的邊緣。
陳水扁執(zhí)政初期,由于地位未穩(wěn),尚不敢明火執(zhí)仗地鼓吹“公投立法”,當民進黨成為臺灣所謂“立法院”第一大黨后,陳水扁的“臺獨”野心日益膨脹,開始由暗中策動“公投立法”發(fā)展到公開推動。2002年7月,他宣稱要以“公民投票”方式?jīng)Q定所謂“臺灣的前途”。
2003年3月14日,陳水扁出席海外極端“臺獨”組織在高雄市召開的“世界臺灣人大會”年會,并乘機發(fā)表講話,宣稱如果他“能夠連任”,將全力推動“臺灣新憲法”,“在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臺灣新憲法”。陳水扁的所謂臺灣“新憲法”,就是要使臺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為實現(xiàn)其“臺獨建國”定出了一個時間表。
2003年7月17日,民進黨當局在臺“立法院”臨時會議未能通過“公投法”的情況下,仍公布了所謂的“辦理公民投票實施要點”,在陳水扁和民進黨的強力推動和策劃下,不顧民眾反對聲音,2004年陳水扁悍然推動了所謂“3·20防御性公投”。
對臺灣軍隊進行徹頭徹尾的“臺獨”大改造
陳水扁執(zhí)政以來,把臺灣軍隊看作其推動“臺獨”分裂活動的實力基礎,據(jù)此大力改造和培養(yǎng)臺軍為其政權服務,從靈魂深處對官兵進行“洗腦”,企圖將臺軍徹底變成其實現(xiàn)“臺獨”、分裂祖國的御用工具。
長期以來,臺灣軍隊在國民黨和兩蔣(蔣介石、蔣經(jīng)國)的統(tǒng)領下,一直恪守反“臺獨”的信條。陳水扁為了把臺軍改造成名副其實的“臺獨”軍隊,不擇手段對其從思想上進行改造。
陳水扁以軍令、政令方式要求臺軍拆除所有營區(qū)室內外的“統(tǒng)一中國”、“復興中華文化”等有關統(tǒng)一的標語,頒發(fā)《政戰(zhàn)工作訓令》,將臺軍“為中華民國而戰(zhàn)”的理念,改成“為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而戰(zhàn),為人民的安全福祉而戰(zhàn)”;將臺軍每次演習或召開大會高呼的“國家統(tǒng)一萬歲”、“中華民國萬歲”口號,改呼為“臺灣人民萬歲”;將臺軍“反臺獨”、“反獨促統(tǒng)”的政治教育,改為“國家認同教育”;將臺軍內部刊物、軍人服飾和重要裝備上長期使用的“中國”字樣,全部改換為“中華民國”;連臺灣海軍軍艦也進行“正名”,擬將其海軍現(xiàn)役的戰(zhàn)艦中的“康定”、“西寧”、“武昌”號軍艦,改為用“雞籠”(基隆舊稱)、“鹿港”、“打狗”(高雄舊稱)等臺灣地名命名……以圖從頭到尾對臺灣軍隊進行“臺獨”大包裝。4年來,在陳水扁的改造、操控下,臺灣軍隊“臺獨”意識日益占據(jù)軍中主導地位。
“臺灣正名”提上日程,以此制造臺灣的“事實獨立”
陳水扁千方百計冷卻、破壞兩岸關系,阻撓兩岸“三通”,重提經(jīng)濟“南向政策”,打壓到大陸投資的臺商。在陳水扁的縱容、支持下,“臺獨”分子的所謂“臺灣正名運動”不斷升級。今年9月,為確立“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獨立實體地位”,陳水扁公然聲稱“中華民國國號的最好簡稱就是臺灣”,欲用“臺灣”名號取代所謂“中華民國”,徹底割斷臺灣與中國的聯(lián)系。陳水扁“國號簡稱”的言論,再次暴露了他制造“臺獨”的本質,在制造臺灣“事實獨立”道路上又邁出危險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當局“行政院”在9月初出臺“行政院”機構調整方案,將原來作為獨立“部會”的“大陸事務委員會”變成“院本部”單位,可能改名為“大陸辦公室”。臺灣輿論指出:陳水扁上臺以來,已經(jīng)把原來的“國統(tǒng)會”、“;鶗惫δ芑緩U除,臺灣當局“這次機構調整”對“陸委會”的明升暗降,背后隱藏著陳水扁“冷處理”兩岸關系、包藏著“去中國化”和走向“臺獨”的圖謀。(來源:半月談 記者:林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