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在“國慶”前夕表示,將以自信、負責、誠意、開創(chuàng)、前瞻等五項原則,提出具體方案來降低兩岸緊張與對立,追求兩岸關系的正;T捠呛迷,這就和他當年就職演說、大旦島談話、元旦祝詞、三芝會議中的講話有異曲同功之妙,但其結果是兩岸關系每況愈下,幾至戰(zhàn)爭邊緣。真是孰令至之?
聽完陳水扁在有關談話之后的第一個感覺是爭功諉過,凡是錯的都歸諸于前朝劣跡,凡是好的都屬于當朝功績。稍后,筆者接到許多國際媒體訪問,筆者及彼等共同的感想是,在兩岸關系方面,陳水扁的談話兼具堅持、妥協(xié)與挑釁等多種特性,只有口頭示好,缺乏實際行動。
有妥協(xié)又有挑釁
由于其談話內(nèi)容仍有太多的隱晦不明之處,將來可以反悔、否認的地方仍多,除非相關疑點能夠獲得厘清。雖然兩岸關系短期內(nèi)不致進一步惡化,但大家也別對兩岸關系的快速緩解抱有太大期望。
首先,陳水扁有關建立兩岸和平架構,構筑信心建立機制,結束敵對狀態(tài),追求雙方和平發(fā)展的觀點,這些其實都不是什么新主張。他在五二○就職演說中都曾提過,而中國也早在五一七聲明中都有適度的回應,但其前提仍是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原則問題。
其次,對北京來說,陳水扁處處把臺灣和中國擺在對立面,其有關臺灣就是中華民國,臺灣是個國家,臺灣必須重返聯(lián)合國的主張,即使中國了解陳水扁基于內(nèi)政考量和立場問題而必須有所堅持,但其如此一再強調(diào),恐怕很難讓北京很難另做他想。中國大陸如果不將其視為惡意的挑釁,至少也是“善意”有限的行為。
對筆者等人來說,陳水扁事前過度提高了大家不切實際的期望,談話目標恐怕部分在于國際宣傳及國內(nèi)選舉考量,其有關軍購、國防、和平架構等談話如果不是門面話,恐怕也是障眼法,其中主要重點應該是在臺北愿意“主動提議”,“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尋求雖不完美、但可接受”的方案,來為推動兩岸協(xié)商談判進行準備。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態(tài)度隱晦不明
其實,早有跡象顯示,臺北想要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問題上尋求解套,各界也曾一再努力嘗試,要為民進黨和陳水扁找個國王的新衣,思考如何在不傷顏面,在有九二共識“精神”,但無九二共識“文字”的既有基礎下,給陳水扁政府找個下臺階,恢復兩岸協(xié)商。這幾乎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確實糟蹋了不少人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如今陳水扁表面有意回到從前,但為了面子,還要堅持說是自己“主動提議”,不只是九二共識說不出口,連九二“精神”二字也要回避,而且還不敢提到“一中各表”這個敏感字眼,結果只能隱晦地提到“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對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九二共識還會是個什么東西?只不知民進黨政府有無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后悔?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臺獨基本教義派以及李登輝和臺聯(lián)的反應或反彈,如果彼等聰明,能夠看出問題端倪,理解陳水扁政府有可能背離他們終身的信仰與追求目標,愿意接受統(tǒng)一的選項,容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可能,不知彼等是否會有進一步的抗爭行動?
北京不會積極回應
至于大陸方面,且不說北京對于陳水扁言而無信的作風了然于胸,尤其在臺灣“國會”改選在即及美國總統(tǒng)大選當前的情況下,中國也斷無積極回應的道理。北京要的是具體行動而不是口頭善意。
如果此事最后沒有變成馬耳東風,泥牛入海,大概又只是美國可以接受,部分臺灣民眾滿意,中國找不到藉口的下場。對此筆者的結論是,臺北的“善意”太多,但“誠意”仍待檢驗,如何操作仍是一大問題,中國信與不信更是沒譜。在陳水扁進一步澄清立場,采取具體行動之前,兩岸僵持依舊,至少短期內(nèi)會是如此。不信?大家走著瞧好了。
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有刪節(jié)) 作者:蔡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