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五月十二日電 題:奧運圣火照亮“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
作者 黃瑤瑛 張利偉
奧運圣火于五月十二日上午八點三十分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開始傳遞,圣火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始此次泉州之行的歷史之旅,“祥云”飄過名城保護突出代表的臨漳門、“海絲”遺跡之一的聚寶街,最后到達有著“海上絲綢之路破浪前行的航船”的美好寓意的海峽體育中心,照亮“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圣火起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國家級的對臺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主體建筑采用中國傳統(tǒng)天圓地方的設(shè)計理念,雄偉大氣。廣場中央有一個長七十四米、寬十八米的水池,注水源源不斷地由里向外流動,意喻兩岸關(guān)系“源遠流長”,在這里能真切的感受到祖國大陸同臺灣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歷史關(guān)系。
圣火從閩臺緣博物館出來,首先經(jīng)過的是有城市建設(shè)成功典范、極具園林之美的西湖公園,八十二點二八公頃的水域面積,對于在喧鬧都市生活的人們而言是一種奢望。走進西湖公園,就能夠感受到“攬清源之碧影,挹煙云之勝概”,清源山倒映于湖光之中,湖中綠島、二十一孔橋、刺桐閣錯落有致,宛若天成,一幅古典園林的秀美畫卷盡收眼底。
從高空俯瞰泉州,在綠色的襯托下,千年古剎、紅磚黛瓦的閩南傳統(tǒng)建筑、現(xiàn)代建筑相得益彰。
圣火途經(jīng)臨漳門,這座于清朝順治十五年改建的城門是泉州名城保護的一部分,城門按明清規(guī)制作設(shè)計,城樓采用雙層單檐七開間歇山式,城墻內(nèi)外皆石。城門及城墻占地面積一千四百七十八平方米,城門樓面積五百三十三平方米。臨漳門前保存了南宋時的古護城河一段,并將原新門水泥吊橋裹以杉木,引人發(fā)思古幽情,由此感受滿清的興衰歷史。
出了臨漳門,圣火經(jīng)過“海絲”遺跡之一的聚寶街。八百多年前,聚寶街是中外商人集市貿(mào)易的地方。當時,泉州的海外交通極其興盛發(fā)達,大批外國商人從刺桐港登岸進行貿(mào)易,進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珠寶、香料、藥物、綢緞、茶葉、瓷器和銅鐵器等,“聚寶街”因而得名。
圣火來到坪山路,以鄭成功塑像為核心景觀的鄭成功公園是泉州中心市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塑像面向泉州灣出?,為民族英雄鄭成功戴盔、披甲、著袍、佩劍、騎馬的形象,展示鄭成功英勇無畏,所向披靡收復臺灣的光輝歷史。
最后圣火到達此次泉州之行的終點站——海峽體育中心。造型為一艘船的海峽體育中心寄寓了泉州在改革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奮勇向前。從這里圣火將和泉州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文化積淀深厚,素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光明之城”的美譽。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十處,省級六十處,縣(市)級六百多處。此外還有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南音、南戲、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藝(包括陶瓷、石雕、樹脂、藤鐵等),構(gòu)成了泉州獨具特色的“五南”文化。(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