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馬琳在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決賽中以4 :1 戰(zhàn)勝隊友王皓,奪得冠軍。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
8月23日晚,馬琳在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決賽中以4 :1 戰(zhàn)勝隊友王皓,奪得冠軍。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
中新社汕頭八月二十四日電 題:馬琳詮釋汕頭“乒乓之鄉(xiāng)”實力
作者 李怡青 李瑞丹
在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中,馬琳四比一擊敗隊友王皓,喜獲金牌。作為一名從汕頭走出去的冠軍,馬琳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汕頭作為“乒乓之鄉(xiāng)”的美譽。
馬琳,一九八0年出生于沈陽市沈河區(qū);一九九0年進入遼寧省體校;一九九三年,馬琳作為遼寧省體校的選手代表出戰(zhàn)在汕頭市舉行的一項少年賽上。由于他在比賽中顯示出良好的潛力而被汕頭市乒乓球?qū)W校劉銘水等教練看中,不久后被引進到汕頭。
一九九四年,十四歲的馬琳在中國青少年錦標賽中勇奪男子單打冠軍,隨后他被招入中國國家隊,并逐漸成為中國男隊的絕對主力之一。
馬琳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了四屆世界杯冠軍的選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蟬聯(lián)世界杯男單冠軍的人。被譽為“世界杯先生”。第四十九屆世乒賽團體賽結(jié)束時,他已獲得了十三個世界冠軍,他也是中國乒乓球男隊獲得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兩名運動員之一。
乒乓球在廣東汕頭有著濃厚的群眾基礎(chǔ),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素有“乒乓之鄉(xiāng)”美譽的汕頭已經(jīng)向國家隊輸送了九名隊員,馬琳就是其中一員。
汕頭市乒乓球?qū)W校校長杜紹平對記者說,汕頭之所以能出現(xiàn)一批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擁有一套特殊的培養(yǎng)模式;二是學(xué)員的訓(xùn)練時間長、強度大。
早在一九九四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就把汕頭市列為中國乒乓球南方訓(xùn)練基地;并準許以中國乒協(xié)冠名,成立汕頭乒乓球?qū)W校。在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下,汕頭市乒乓球?qū)W校擁有與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同等條件參加中國各級各類比賽的資格,同時還有面向中國招生并直接向國家乒乓球隊輸送優(yōu)秀運動員的優(yōu)越條件。馬琳就是從中國其他地區(qū)引進、培養(yǎng)并直接輸送到國家隊的隊員。
據(jù)悉,汕頭市于一九九八、二00三年兩次奪得中國乒乓球錦標賽男團冠軍,創(chuàng)造地級市奪得中國男子團體冠軍的紀錄。而馬琳更獲得雅典奧運會男雙金牌和北京奧運會男團金牌和男單金牌,這對于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地級市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