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9月13日,北京殘奧會男子200米T44決賽中,來自南非的雙腿截肢運動員皮斯特瑞斯摘得金牌。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資料圖:9月13日,北京殘奧會男子200米T44決賽中,來自南非的雙腿截肢運動員皮斯特瑞斯摘得金牌。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假肢,以前的概念里是“笨重”的代名詞。不過,在殘奧會賽場上兜一圈,這個概念似乎被完全顛覆了。21歲的“刀鋒戰(zhàn)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在“巢中漫步”,輕盈又快似“閃電”,在100米、200米項目上所向披靡,也讓“刀鋒腿”留在了每個觀眾的記憶中。
可記憶
“刀鋒戰(zhàn)士”使用的假肢呈現(xiàn)“J”字形,與獵豹的后腳有幾分相似。它的全稱叫做“獵豹短跑腳”,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重量不超過4公斤。假肢的著地面積只有幾平方厘米,“腳底”是一個專業(yè)跑鞋的鞋底。
可記憶功能是“刀鋒腿”的最大優(yōu)點。當運動員跑步發(fā)力時,作用力傳遞到假肢上,假肢彎曲儲存能量,隨即回到原形又把能量釋放出來。整個過程模仿健全運動員腿部和踝關節(jié)的反應。宋晨濤曾是一名殘疾人運動員,他使用過“刀鋒腿”參加比賽。據(jù)他介紹健全人在跑步時有個腳踝蹬地的動作,截肢后便無法完成這個動作了,但通過碳纖板的壓縮“復原“了這一動作。
殘奧會男子田徑100米T44級決賽,幾乎每名運動員都用這種“刀鋒腿”,且每條腿都是量身定做的。通!暗朵h腿”被分為幾個不同型號,它們的區(qū)別在于碳纖維板材料厚度。由于體重和爆發(fā)力不同,運動員選用不同型號的“刀鋒腿”。比如,中國隊的汪娟體重是60公斤,按照標準她應該使用3級的“刀鋒腿”,但是汪娟爆發(fā)力特別好,3級的“刀鋒腿”竟然被她踩裂了,所以最終她選用了5級的運動假肢,這個級別的假肢能夠承受78公斤以上的體重。
固定好
舒適度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如何把假肢和真腿完美地合二為一是個大問題。
最終起固定作用的是一個硅膠套。宋晨濤介紹,假肢的頂部是個硅膠套,硅膠的質(zhì)地很軟,把它做成接觸腔內(nèi)壁可以牢牢“抓住”皮膚,保證假肢不會被甩掉。硅膠套最厚處有14毫米,這樣會使接觸到的皮膚更加舒服,也不易磨破。
定型之前,假肢技師會根據(jù)運動員的肌肉類型和骨凸點制作兩到三次模型,保證接觸腔與腿部完美合二為一。這樣只要把肢體放進接觸腔里,不需要其他方式,就可以把整個腿牢牢“鎖定”在接觸腔里。只是有一點,硅膠的透氣性比較差,要用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價格貴
“刀鋒腿”最早出現(xiàn)在上世紀80年代,生產(chǎn)和發(fā)明它的是家美國企業(yè),這家企業(yè)前身是一個生產(chǎn)航天飛機機翼的公司。1.5萬英鎊,這是奧斯卡使用的“刀鋒腿”的價格。雖然在國內(nèi)安裝人工費用低一些,但即使這樣,使用這種運動假肢也需要20萬元左右。因為價格太貴,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300人使用這種假肢。
本屆殘奧會,中國代表團里只有5位使用“刀鋒腿”的運動員。其中,在田徑項目里,參加女子跳遠和短跑的張海原和汪娟用的就是“刀鋒腿”。
生活中,奧斯卡使用的是另一套假肢,看上去和正常腿沒什么區(qū)別,名叫仿生假肢。短褲蓋住裝假肢的部位,覆有蠟質(zhì)皮膚的小腿紋理看起來很自然。當然,這種仿生運動假肢價格同樣不菲,需要花費幾十萬元人民幣。
(鐘喆)
圖片報道 | 更多>> |
|